说说我们和百家号的渊源,去年6月底入驻,坚持更新、坚持首发,优化选题、优化标题,不断和平台和读者磨合,历时2月终于拿到原创,9月份开始入选百+计划,从潜力榜到主榜,到现在每期稳定上榜,从一开始的气馁到现在的稳步上升,终于体会到坚持会有收获。
至于题主问的怎么“玩”百家号,我就自动把这个玩理解成运营了。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就说说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吧,写什么?
1、写自己擅长的
选题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毕竟文章是自己写出来的,再大的热点,写不出来,不擅长也是白搭。尤其是文化、历史类的内容,其实比较吃积累,比较而言也有一定的门槛。每个作者的兴趣、能力都有差别,所以在选择写作方向的时候,还是以自己擅长的优先。
当然,这里说的写作方向,更倾向于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们运营一个账号,少说也是要论年算。所以说选择的内容,要保证你的积累和能力,能支持长时间持续的内容产出。不能说选一个内容,比如《封神榜》,写了几篇觉得没得写了,那个不行。
所以在选择写作方向的时候,我的建议是,除非对某个方面有特别深厚的积累或兴趣,否则不要选特别窄的方向,比如就选一本小说。可能也有人会说,有些比较好的号就写一本啊,比如《红楼梦》,比如《西游记》,这种类型的所涉及的就不只是单单的一本书,更多的是背后的底蕴和知识点,写起来不容易,也费功夫,需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对自己的积累有足够的自信,可以试试,但通常来说选一个相对宽的领域,可以给自己比较从容的选择空间。像我的账号叫浩然文史,涉及文化及历史,不会专攻具体的某个小点,可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不专攻不代表我们的内容零散或者跨度大,我们有自己的规划,在范围内进行创作。
以上说的是一个长期的写作方向。那么短期呢?具体到每天、每周的选题怎么办?有下面两个建议:
2、写读者喜欢的
这里说的读者是一个大数上的群体形象。普遍来说,读者喜欢的内容有这么几种:
首先是热点,有时效性的内容。比如今天是惊蛰,我写了一篇;后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有一篇关于国际妇女运动的。之前过年,我们做了大概有20篇左右的系列专题,从小年开始,包括历史、民俗、海外春节、元宵节的种种,小年有一篇有100w的阅读。再比如去年夏天清宫剧热播,我们针对剧中涉及到的人物、机构、器物等等,写了一系列文章,也出了几篇豹纹。
其次是一些常规话题,历史这块大致是“名人、大事”。人就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这些,有名气有内容有话题,大事大概就是战争、事变这些,毕竟历史类的内容,相对来说读者群体男性会居多。
再次就是,离我们“越近”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受欢迎点,这个近指的是容易接触,比如中国史和世界史,多数人了解中国史的途径及接受程度会好于世界史,当然这个情况并不绝对。比如我们的《圣经》中的历史系列文章,数据就很不错。
3、写平台需要的
什么叫平台需要的?可能对很多作者来说,平台是个挺抽象的东西。平台有自己的需求吗?其实是有的。这个需求是基于领域现存内容,更是基于广大读者和作者们。
有个词儿叫“增量内容”,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所谓增量内容,就是平台目前比较少的,紧缺的内容。前面说的那些热点,以及常规话题,这是大家都知道,所以也是平台上比较多的内容。但也有一些内容,是写的人比较少但平台需要的东西,甚至是长期来看,平台想侧重发展的东西。
那么,平台想要的到底是啥?这个有些地方其实能看出一些趋势。比如百家号后台的任务广场。任务广场的任务,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一个是通用任务,比如印象历史这种,可以看作是领域的万能话题。
一个是时效性任务,比如最近有个母亲节。
一类是普通话题任务,比如孙悟空金箍棒。
再就是全量的面向领域的征稿,比如之前的《朝代说》、《百家文澜》。
如果大家观察任务广场,能发现最近半年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在增加:比如二十四节气,这个原来是没有的,现在每个节气基本都有专门的话题;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再比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其实是平台对领域内的作者在内容创作方向上的一种引导。大家写历史、文化类的内容,可以往这些方面多考虑一下。大的方向上说,文化历史相关的内容自带底蕴,是可以一直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东西,也是包括各个平台会持续支持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