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消费习惯,是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一部分人群,因为爱囤货,把自己的财务管理得非常糟糕。
来自一位网友的疑惑:
我很纠结囤货这个事情,自己非常喜欢囤货,特别是日用品会囤很多。因为买的便宜,好多东西都喜欢囤,包括提前买孩子们的读书教材、各种生活用品、游乐场活动充值等等。家里人都不同意我这样做,说我乱买花钱多,应该把钱省出来,急用钱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可我就是喜欢囤货怎么办?东西不喜欢一点一点买,喜欢一次性买很多,到底是囤货好还是存钱好?
这位网友很明显属于比较严重的囤货族,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囤货。
指的是囤积货物,将暂时用不到的货物先采购回来放着,一般一次性购买超过自己必需量的人群,这部分人以女性居多,以购买生活用品为主,一买就要买够一年的量才安心,这部分人是典型的由于缺乏安全感而疯狂购物的症候群。
为什么会囤货呢?
- 当各种折扣优惠摆在面前,人们误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就会产生疯狂购物的欲望。
- 现在购物大多是网上支付,和传统的现金付款相比,快捷支付推迟了付款的痛感,很难保持理性。
特别是618、双11、双12这种购物节,因为商家推出的各种营销诱惑,导致囤货周而复始。买的东西永远用不完,提前消费花的钱永远还不完,自己的工资也永远存不下来。
中国人特别讲究适度,所以在消费上也应该追求刚刚好。例如去买菜,只买够一天的量;买护肤品,只买刚够近期使用的。
尽量不要去囤货,只买刚好需要的量。刚刚好的消费习惯,既能保证生活质量,也能把钱花在实用的地方。
如何去克制囤货习惯?很多人觉得特别难改掉这个毛病,看到便宜的东西就喜欢囤,觉得自己都能够用得上。事实上要在购物的时候,保持理性的头脑,最好给自己囤货三连问。
一问,真的有需要吗?
囤货族经常会去囤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过度消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商品其实自己并不一定需要。例如很多人推荐了一些书籍,自己在某一刻觉得这些书很棒,于是就买回来。通常情况下,这些书压根就没有看,一直放在角落里积灰。就好像前面提到的网友会给自己的孩子提前买各种用书,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教材会更新迭代,现在买的不一定以后还适用,待孩子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去买即可,不需要提前囤,买回来还占位置或者会弄丢。
二问,利用率高吗?
囤货时买东西,觉得每一件商品都很好,都值得入手,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很好地利用。假设说囤纸巾那没问题,慢慢用总会用完。但是囤一些具有保质期的商品,例如化妆品、护肤品、零食等等,买太多根本用不完,还没用完的时候,又囤了一批回来。周而复始,必定会存在很多商品出现过期。原本是为了省钱,结果却变成了浪费。
三问,这些钱花得值吗?
大家花钱买东西,就是要买它的价值。如果不能物有所值,那么这笔交易就亏本了。值不值得是建立在你的使用需求上,如果连需求都没有,那么囤货将毫无意义。囤货的本质是提前消费,目的是为了省钱,现实中大多数变成了过度囤货,导致越囤货,越省不了钱,花的钱越多。所以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是管理个人财务中重要的一部分。
囤货好还是存钱好?我们看一个案例。
有一小部分人消费欲望极低,基本上不参加618、双11这样的购物节。买东西永远货比三家,只买够需求的量。能够省下来的消费,尽量节俭。例如一些女性每个月在护肤上要花费1000元,但是这类人可能只花上100元,甚至不花钱。大家会疑惑,他们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苛刻,赚钱不就是为了花吗?难道要当守财奴?
并不是这样,节俭的日子坚持数年之后,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买车买房。而同龄人虽过着丰富的生活,面对车子房子这两座大山,却只能望洋兴叹。有时候节俭省钱,并不是没有消费欲望,而是有更大的目标。
有人说投资理财很重要,其实财务管理更重要,特别是消费观念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囤货不等于省钱,还可能是财务管理的绊脚石。如果不能在消费陷阱面前保持理性,那么就无法省钱,更谈不上存钱。即使想要投资理财,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家庭财务管理应从从少囤货,刚刚好的消费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