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动车事故的伤亡情况,这是机密,因为牵涉到一些官员的责任问题,所以社会上基本都不会知道的具体数字。
疫情之下的“补心人”——心理救援专家唐伟
此时的唐伟,本该在宁夏老家,却身处九州通衢之地,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心。
如果说军人是时刻待命,那么医生则是临危受命——每一个送到眼前的人,都是或肉体或精神遭受苦难,寻求杏林医者的解救。唐伟有些特殊,他医治的是看不见的精神,对抗的是无踪无影的噩梦。医者仁心,这位“补心人”以爱为线,为阴霾下的脆弱编织一份温暖和坚强。
鉴险阻于青萍之末 受命于危难之间
“接到命令,退掉机票,原地待定,随时出发。”除夕夜的前一天,唐伟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那是腊月二十八(1月22日),疫情逐渐展露出它的尖牙厉爪。有着医生天生直觉的唐伟预感演变势头不对劲,立即退了机票,在医院待命。
唐伟,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都曾有他的身影。屡次置身于危难现场,有着丰富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他深知,一旦小范围的传染病演变为公共卫生事件,伤害将不会仁慈地止步于对人们肉体的侵蚀。
退掉机票,筹措物资,安排人手,准备预案。世事真如他所料。
1月26日,唐伟接到医院通知,微医集团在其应对疫情火速上线的“新冠肺炎实施救助平台”上开设了“心理救援专区”,邀请康宁医院等医生入驻,开展公益心理援助,主要针对疫情给民众带来的心理问题。他欣然领命:“等候多时。”
在心理救援专区,唐伟看到了熟悉的同事和经常切磋的同仁,随后的日子里,陆续又有“守卫骑士”加入队伍,近1600余名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携手,剑指梦魇,举盾护心,筑起精神之墙。
刚一上线接诊,咨询量就让唐伟感受到了微医公益心理援助专区上线的必要性。疫情之下,扑面而来的疫情信息令人窒息,再辅之人们响应少出门的号召,每日兜兜转转于方寸之间,精神压力和空间桎梏引起了一些人心理上的波动。
1月27日开始接诊时,唐伟平均每天的接诊量在80~100人次之间,且一直持续增加。刷消机票后,唐伟主动承担起了春节期间的医院值班职责,因此上班时间还要完成查房等值班任务,只能利用闲暇时间或下班后才能接诊。为了更多地解答患者问题,唐伟连上下班的路上时间都不放过,只要闲下来就“抱着个手机”,被妻子和女儿心疼地“嗔怒”过好几次。“但是,能多回答一位是一位啊。”唐伟转身再次一头扎进了线上问诊中。
仅1月29日、1月30日这两天时间里,唐伟就在线进行了300多人次的心理援助。睁眼醒来,第一件事是开启接诊,然后才去刷牙洗脸。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除了吃饭睡觉和正常上班,基本都在抱着手机回复用户咨询。
“我们国家现有的心理专业疏解力量严重不足,我能多帮助一个人,医院里就可能少去一个人,也算间接帮助一线医院的战友们减轻压力了。”
医者,韧也。鉴险阻于青萍之末,受命于危难之间。
图为唐伟医生在微医心理救援专区上回复患者
承重任于大厦将倾 尽心力于大爱细流
纵是辛苦,但唐伟“累并快乐着”。让他略感欣慰的是,接诊患者中大多数无既往心理疾病或者身体疾病,纯粹是因为这一次疫情引发了一些心理问题,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较好地疏导。更让唐伟牵挂的是那些曾患有焦虑、抑郁、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既往心里病史的患者——在疫情的重压下,再一次滑入精神的沼泽,岌岌可危。
有一位是身居武汉的母亲。封城后,她和丈夫、两个孩子守在家中。武汉的疫情让她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被传染,也更害怕传染给孩子们和丈夫。紧绷、焦虑的情绪控制了这位母亲,她不敢触碰家人,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每十几分钟量一次体温、每30分钟洗一次手,因极度焦虑引发的强迫行为而画地为牢。
“我会不会传染给孩子和丈夫?如果我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电话问诊中,母亲反复询问着这几个问题,哭声传递了她的无措。
唐伟不断地通过电话给这位焦虑的母亲普及新冠肺炎的知识,同时贴心地让她知道,这种焦虑很正常,许多人都会有,因为焦虑产生了一些身体反应也是正常的,不用过分联想。同时,他也教了她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蝴蝶拍、冥想等等。
两个小时的电话咨询中,唐伟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递到患者耳边,一如深渊中的亮光。结束后,问诊对话框里弹出一句话,让唐伟嘶哑的嗓子似乎也被甘泉润泽。
“谢谢你医生,听您说完之后我不那么紧张了,也不太害怕了。”
十多天的诊断中,与之相同的故事层出不穷,更甚者亦有之。有患者产生濒死感,高喊“医生快救救我,我马上要死了”;有患者因焦虑而产生类似新冠肺炎的典型身体机理反应,进一步加剧了恶性循环……
“感同身受”与“身临其境”,在疫情蔓延的日子里,已不仅仅是两个成语。心理映射下,善良的人们将苦难投射、内化在自己身上,过于关心疫情而让自身沉沦于负面信息的汪洋。疫情传染的特性,也让这些善良的人们不敢与爱人相拥,越是深爱,越是远离,心理情绪阻碍了释放的渠道。
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化障碍、抑郁、睡眠障碍、强迫症、应激性障碍……当病毒在窗外龇牙咧嘴、无法入侵,便派出它的党羽入梦侵扰,投下一片阴影。
而唐伟所代表的心理医生,正是他们的稻草之一。
除了专业的语言舒缓辅导,唐伟还综合运用“安全岛”“保险箱”“蝴蝶拍”、瑜伽、冥想等多种肢体治疗手段。在疫情期间大门紧锁的特殊节点,这位通过互联网医疗陪伴身畔的“知心朋友”春风化雨,用专业、耐心和温柔为盾,用“心”抗“疫”。
医者,仁也,承重任于大厦将倾之时,尽心力于大爱细流之间。
2月9日,唐伟领命赴武汉一线。他说,实际上被疫情伤得最深的心,可能是此时正奋战在一线的同仁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补心人,在一线。
图为唐伟医生在武汉现场拍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