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思弓】电影《孔子》观后感600左右

在观看电影之前,虽然我相信《孔子》不会像《赤壁》一样拍成一部娱乐大片,但是在如今商业第一的大环境下,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但是当影院的灯光亮起,当时的遗憾大概就是片尾王菲的《幽兰操》未曾唱完就被掐了。

    

  影片大致分为两段。前半段从孔子五十一岁担任鲁国中都宰开始,到其任代国相堕三都失败被赶出鲁国止。期间描写了“收漆思弓”、“夹谷会盟”、“武子台平乱”、“堕三都”几个故事。着重描当时意气风发的孔子如何推行他的“仁者爱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以及处理重大事件的智慧远见。后半段从“子见南子”开始,到孔子辞世止。主要描写孔子周游列国中的颠沛流离。

  昨夜曾与朋友谈及,作为一部史诗级电影,《孔子》气势上尚欠磅礴,细想之下,孔子一生可磅礴的素材实在有限。影片前半段着力描写了“夹谷会盟”和“武子台平乱”,也算是尽力了。有人说《孔子》前半段很“戏剧”后半段很“散文”,我觉得十分贴切。很“散文”应当就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写照。事实上影片在画面美感上已经非常注重,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一段对话就做得极具视觉享受。

    

  感受最强烈的是几名主要演员的表演可称得上完美。

  以前曾看到有人评论发哥戏路宽,但唯独没有演过文化人,因其气质不适合。相信《孔子》以后当无人做如是说。影片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试图在眼神中寻找往日的发哥,然而很快我就被带入了孔子的世界。除了坚毅如旧,你看不到小马哥的锐利或者赌神的逼人,相反,较之想象中仁爱儒雅厚重宽容,发哥的夫子更多一份从容大气。这一点在前半段表现得尤其突出。此去二十年中,很难想象还有谁可以超越发哥的孔夫子。

  “子见南子”,因《史记》上“环佩玉声璆然”的记述被影片制作方暧昧得火热。如何在妖姬南子和夫子的红颜知己间找到平衡,考验了编剧的编故事能力,也显示了周迅和发哥对角色的把握能力。周迅的南子容妖艳清纯于一体,虽然戏份不多,却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度,一个华丽的寂寞的灵魂读懂了圣人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和寂寞,当她被暗箭射中胸口时她想到了夫子,因而微笑着离开人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知己又红颜!

  饰演季孙斯的陈建斌与二周并列领衔主演,而他的表演也确实证明自己名至实归。他将季孙斯的阴鸷、暴戾表现得入木三分,甚至在声音上也做了一定的改变,来配合人物性格的需要。片中陈建斌和周润发有不少对手戏,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子路为保幼主以少战多,刀剑及身不忘“君子正其衣冠”。夫子闻之,在悲痛的同时也为子路欣慰,正所谓仁人志士杀身成仁。颜回则是为了打捞掉入冰湖的孔子书简,最终体力不济而溺。他的死看上去有些不值,夫子尚在,那些典籍可以重写,而生命无法重来。我想这是一种象征,为了挽救和捍卫孔子的思想,他的信仰者可以用生命为代价。也正是这种信仰,让孔子的儒学最终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传承千年。

电视剧《孔子》观后感

#影视杂谈#拍摄于1990年的电视剧《孔子》,由八爷专业户王绘春主演,全剧16集。

电视剧开始于孔子小时候,孔子的母亲深明大义,倾其所有让孔子拜当时学问最大的太史学习,母亲勤于纺织,终因操劳过度去世,那一年,孔子17岁。

17岁的孔子费尽力气终于找到父亲的坟墓,把父亲和母亲合葬。鲁国季孙氏大摆宴宴款待士人,阳虎不承认孔子士人身份,羞辱孔子。孔子从此勤于学习、研习《文王操》、学习太庙礼仪,加冠后,开始公开讲学《诗经》。又到洛阳向老子问礼,领略到老子所讲的“道”的宏大。

孔子在鲁国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得到鲁定公重视,先任中都宰、再任小司空,三桓家臣叛乱,孔子升任大司寇,协助平定家臣之乱。提出的“隳三都”计划因学生孟孙氏反对而失败,终因祭肉为由,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然周游列国情况并不理想,“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被称为“丧家犬”。

全剧道具组可谓用心,其建筑、衣饰、食物、用具都遵从历史,年代感强。

编剧应是饱学之士,所有事迹均符合《论语》《孔子家语》等历史描述。是一部学习《论语》、研究孔子的不朽之作。

电影《孔子》观后感600左右

电影《孔子》观后感600左右

电影《孔子》观后感600左右

若论本剧地位,堪可比拟87版《红楼梦》,同类题材不可能超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