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芊羽主演的电视剧《重生门》剧情介绍:
李家老爷被抓入狱,起因是连老夫人唯恐新政府抄家治罪前满清官员,故把御赐的贡品全寄放在表妹李夫人处,不料被查抄,导致了李老爷含冤死在发配途中。
李家母子迁怒连家,发誓与连家誓不两立,要连家血债血还!原本将锦秋嫁入连家,试图靠连家的力量救出李老爷,如今却偷鸡不成蚀把米,李家少爷锦轩心有不甘。
锦轩与亲信潘皓天,设下了一连串的阴谋,加害连家。善良坚强的锦秋,一心一意帮助承文,从相互不理解、不接受,直到建立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而承文遭到陷害,因毒酒案被捕,承运为救兄长,将其流放,承运却遭闲话,认为他此刻正好报了夺妻之恨。
承文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奇遇,成为了一代富商返乡。可等待他的是更可怕的敌人,一个与连、李两家都有着十几年的深仇大恨,一个所有事件的始作俑者——潘皓天。两股善恶势力在徽州城对峙。
姚芊羽主演的电视剧《宝贝战争》剧情介绍:
柳志文(涂松岩饰)和叶如馨(姚芊羽饰)结婚已有几年,一直过着羡煞旁人幸福小生活。作为律师,叶如馨在行业内做的风声水起,对离婚官司尤其得心应手,被誉为“业内离婚官司第一人”。
而柳志文不输妻子,在涌州都市报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社会记者。两人都处于事业拼搏期,在结婚初期就有不成文的协议,暂时不考虑生孩子的事情。
而柳志文的父母因为只有志文这么一个孩子,一直盼望着能早点抱上孙子,左等右等迟迟未能如愿。两代人因为要孩子的事有很大的观念偏差,一
社交工具还是伤人利器?——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调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5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帅才、姚羽
玩网络游戏上瘾;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六神无主;通宵打网游引发“电子血栓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对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性调查,发现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手机成瘾风险,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严峻。一些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内容,而很多商业性质的网瘾治疗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上网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网瘾学生的“AB面”:为游戏里的兄弟“两肋插刀”,却难给父母一个微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此项网络成瘾性调查,对多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有20.6%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风险,受访大学生群体平均每天使用手机7至9小时,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手机118次。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主要用于玩游戏、看影视剧、玩直播和购物等。
一些受访学生表示,网络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社交工具,但正是这个被寄希望于拓展社交、寻找安慰的网络工具,却成为伤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利器。
在受访的3000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出现精神或身体健康受损,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错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有近15%的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和家人经常起冲突,还有个别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产生易怒情绪、和同学打架……
“我们发现,沉迷于网络的不仅有本科生,还有不少硕士生、博士生,有硕士生在找工作受挫后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后干脆不找工作了。”一位调查人员透露。
调查组成员之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教授王绪轶接待过不少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学生,他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生曾考刷过一所知名高校,因沉迷网游多次缺考被退学,后来他又考上了湖南一所高校,还是因为沉迷游戏多次缺考,被老师强制带到医院治疗。”
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形成了“网游性格”,把网络游戏里的玩伴看得比父母都亲。他们常常有两张面孔,A面是在游戏中热情洋溢,“讲义气,为游戏里的兄弟两肋插刀”,“B面”则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对学业和社交漠不关心,甚至对父母冷漠相对,连一个微笑都很难见到。
“电子血栓病”侵袭网瘾少年,商业治疗机构良莠不齐
湖南省脑科医院大精神科主任周旭辉说,近年来,临床上接诊的网络成瘾学生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沉迷网络不仅深恶痛绝,更感到无奈。
调查发现,有学生通宵熬夜看手机出现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还有博士生在过马路、骑车时沉迷于手机而被机动车撞伤。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了一些患上静脉栓塞的学生,多是经常通宵打游戏的网游爱好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柴湘平说,沉迷于电子游戏导致的血栓被称为“电子血栓病”,有学生组团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还有人连续玩网游几个通宵后,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后来发展成肺栓塞,送到医院抢救。
沉迷网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王绪轶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负面情绪相关,成瘾程度越高,孤独、抑郁、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越高;网络成瘾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低,人际交往能力越弱,越容易网络成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瘾治疗机构良莠不齐,不少机构缺乏专业精神卫生医生,有的甚至聘请保安、武术教练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强制管理,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还会让其产生“报复式反弹”的逆反心理。
“隔离、吃药、断WIFI,不听话就要挨电棍……我在一家网瘾治疗中心治疗了15天,花了8000多元,出来以后还是不上网就难受,没起什么作用。”曾在商业网瘾治疗中心“治病”的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
反网络成瘾机制亟待建立,引导与爱缺一不可
专家指出,近年来,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政府、学校乃至社会各界都采刷了相应措施,一些游戏生产企业采刷实名注册,推出防沉迷系统,但仍有一些网游企业剑走偏锋,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学生因为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盲目模仿,走上犯罪道路。
王绪轶建议,政府、学校、医疗机构等应形成“反网络成瘾”的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监管力度,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和价值观严格把关,防止不正当价值导向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医疗机构和学校合作,对重度网瘾学生提供规范的心理治疗,对一些已经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周旭辉指出,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组织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对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的情境进行必要限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