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每年端午节会在江上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纪念曹娥投江救父,宣传孝文化。修建的曹娥庙占地宽广,历朝历代都会拨专款修缮庙宇,嘉奖曹娥的孝行。
投江救父后不一样的故事
在浙江上虞有一条江,叫做曹娥江,每年端午节会在江上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纪念曹娥投江救父,宣传孝文化。
修建的曹娥庙占地宽广,历朝历代都会拨专款修缮庙宇,嘉奖曹娥的孝行。
曹娥江原叫舜江,后人为纪念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下面这一段你可以跳过不看,讲的是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不停褒奖曹娥。
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
元后至元五年(13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
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蒋介石宋美龄亲自参拜曹娥庙,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重点来了。曹娥投江是公元143年,今天要讲的故事出自《搜神记》,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公元128年。
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后相差15年,地点也不同,《搜神记》记载的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古代属于益州)。
主人公的姓氏非常少见,姓“叔先”,不知道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姓氏。
曾经我有一个彝族学生姓“莫说”,她哥哥叫“莫说英雄”,她父亲叫“莫说政府”。所以我估计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音译姓氏。
叔先泥和,在县衙任职。他有一个女儿叫叔先雄,有一个儿子叫叔先贤。儿子和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叔先雄的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
公元128年的十月,县长派叔先泥和乘船送文书去见巴郡太守。雨季结束,十月的江水已经比较平缓了,但是叔先泥和却不幸在急流中落水而死。人们多方打捞,却一直找不到尸体。
女儿叔先雄悲痛得嚎啕大哭。她告诉弟弟,要尽力寻找父亲的尸体,如果找不到,她也不想活了,要自沉水中去寻找。
当时叔先雄已经27岁了。她一边寻找父亲,一边制作了两个绣花香囊,装上金珠环,给她的两个孩子戴上。叔先雄天天哀哭,她的族人都十分担心她。
到了十二月十五日,叔先泥和的尸体仍然没有找到。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多半已经被鱼吃得干干净净了。
叔先雄坐着小船到父亲落水的地方,在船上痛哭失声。突然大家一个没注意,她直接跳进了水中。江水打着漩涡,眼看着她在漩涡当中沉入了水底。
叔先雄给她弟弟托梦,说:“到了二十一日,我会和父亲一起浮出水面。”父亲没了,姐姐也没了,叔先贤痛苦万分,现在姐姐托梦,他以为是自己思亲心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没想到到了十二月二十一日那一天,叔先雄果真和她的父亲相互搀扶着浮出了水面。
这件事情一下子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太神奇了,对叔先雄的孝行也是钦佩不已。
县长将此事报告给巴郡太守,太守报告给尚书。于是朝廷派人给叔先雄立碑,刻上她的画像,让天下人都知道她的孝行。
15年后,浙江上虞陈村(现曹娥村)十四岁的小姑娘曹娥,她父亲是一个巫师,在江中迎接江神的时候,掉入水中,不见尸体。
曹娥在父亲死后十七天跳入江中。这天是五月五日,五天后曹娥背着父亲浮出了江面。村民们含泪埋葬了父女俩。
曹娥死后,人们为她立碑,建庙,敕封,写进书中,融入上虞地区端午节民俗纪念活动中,被尊称为孝女娘娘。
邯郸淳撰写了碑文,蔡邕留下了中华第一字谜,晋代时王羲之重新书写了碑文。朱元璋,蒋介石,宋美龄亲自去参拜曹娥庙。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进入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