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这一词是谁提出来的
为什么叫电脑应该不用解释了。因为它的运作模式类似人类的大脑运作,所以大家都习惯把它叫做计算机。
根据英文名computer,可以猜测,根据各个中文区的翻译习惯,电脑这个名词应该最先不是出中国大陆,计算机应该是大陆最初的翻译,且很有可能是从日本引入。在台湾,计算机是指大陆的计算器(caculator),缩小范围之后对香港和台湾进行调查,但是台湾也是有电子计算器(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这样的叫法,很混乱了。
因为国内计算机系成立最早的似乎是哈工大(1956)和清华(1958),而电脑这个词最早可查到是1965年范光陵先生的《电脑和你》。很显然,不可能把已经用了快十年的“计算机”改成台译名“电脑”。而且从时间点来看,“电脑”这个词传播开来我猜起码也得等到八十年代以后吧。
因六十年代,范光陵先生首创将英文的“Electronic Computer” 形象地译名为中文的“电脑”,并完成了中国人写的第一本电脑书《电脑和你》,因而被誉为“中华电脑之父”。
电脑为什么叫计算机的求证之路从google开始,网络上似乎没有相关的解答。
于是在台湾某学校图书馆检索 计算机:
1911(含)之前的应该是bug。 所以可见第一次电脑这个名词出现在台湾书籍上大约是在1969年左右。
在大陆某学校1图书馆检索 电脑:
在大陆某学校2图书馆检索 电脑:
发现最早的有电脑这个词的书均是从台湾引进的。
在在日本某学校图书馆检索 计算机:
最早的还是台湾的出版物。不过将出版日期提到了1965年。
在台湾的国家图书馆检索 计算机:
发现最早的同样是1965年范光陵着的《计算机和你》
于是开始检索关键词:范光陵
原来是个名人!
六十年代,他首创将英文的“Electronic Computer” 形象地译名为中文的“电脑”,并完成了中国人写的第一本电脑书《电脑和你》,因而被誉为“中华电脑之父”。
所以说正式翻译是计算机,“电脑”这种拐弯抽象的翻译方法一般在港台才盛行吧?也许这样译群众容易理解些吧,或者表达了翻译者的美好愿望。
像 Computer,这种 er/or 结尾的表物的(实体或抽象的)单词,比如 sender 发送器(者)、filter 过滤器、adapter 适配器、builder 构建器(者)、debugger 调试器(工具)、connector 连接器、compressor 压缩器(机)……太多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电脑为什么叫计算机的来历的求证及理解,希望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电脑为什么叫计算机吧!
电脑这个词怎么来的
电脑作为一个名词,是不应该谈论其“反义词”。名词仅存在同义词、近义词。下面举例分别解释。 反义词:两个意思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一般针对形容词、副词、动词而言。
名词:使用习惯上,也有理解为形容名词的,如“高山”和“低谷”。
名词都是描述具体事物,严格意义上不应该存在“意义相反”的两个客观事物。而且,在类似“高山-低谷”的使用习惯上,即便“算盘”、“人脑”等,也“只能在特定语境下人们可以理解出相反的表达”,而它们绝非电脑的反义词。故没有与“电脑”相对立的名词。
动词:“收”与“放”;“加”与“减”;“分”与“合”等。
形容词/副词:“长”与“短”;“雅”与“俗”;“缓”与“急”等。 等义词:是指表达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可用于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
名词:“单车”也可以叫“自行车”;“盐”也可以叫做“氯化钠”;“船”也可以叫“舟”;“爸爸”与“父亲”;“薪水”与“工资”。
形容词/副词:“开心”与“快乐”;“美丽”与“漂亮”。 近义词:表达的意思相近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可用于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
名词:“战斗”与“战役”;“形状”与“外形”等。
动词:“挽救”与“拯救”;“管理”与治理”;“增援”与“支援”等。
形容词/副词:“珍贵”与“珍贵”;“辛苦”与“劳累”;“全神贯注”与“聚精会神”等。
电脑一词发明人
电脑是冯诺依曼发明的,他是美籍匈牙利人。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2月28日-1957年2月8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冯·诺依曼是罗兰大学数学博士,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电脑是什么词
请问你的词是这么拼的吗?Hyundai,这个的话是韩国现代。
电脑一词的由来
电脑就是电子计算机,英文为COMPUTER,是计算者之意,日文则称为“人工头脑”或“人工智脑”等。除此之外,还有“电子信息处理网”或“电子式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简称EDPS)等称法。由于电子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与人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电脑中用于处理分析问题的核心部件——CPU,具有如同人脑处理分析问题的功能,因此“电脑”一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因为这个名称能更好地反映这一智能工具的本质特性。
他在用电脑中的用是什么词
笔记本的功率是按照电源输出算的。
笔记本的功率的算法:如果输出电压16伏,输出电流3.75安,那么笔记本的功率就是16X3.75=60瓦。
每个笔记本的功率都不同,一般都在60W-70W左右,但是实际用不到。笔记本的配件一般都是专门针对低能耗设计的,功率一般是台式机的1/2到1/3之间,甚至更低,上网本的功率就更不用谈了。
笔记本电脑功率一般的20W左右,与屏幕大小高度有关,还与CPU有关,比如迅驰二代比一代省电。
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功率的大小也不一,这处决于你在笔记本上所做的操作:是上网还是利用光驱看片,还是在用移动硬盘,还有显示屏亮度,另电脑中还有自动电源管理系统,随时在调整功率。
看到电脑你会想到什么? 请写出与电脑相关的词语
硬盘、内存、显卡、主板、程序、中央处理器、CPU等
电脑被称作为
若按计算机所采用的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可以将电子计算机分成以下几代。(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9年),运算速度慢,内存容量小,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4年),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而且体积大大缩小,运算速度加快,其外部设备和软件也越来越多,并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运而生。(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小规模集成电路(Small Scale Integration,SSI)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计算机时代(1964~1975年),它是以集成电路作为基础元件,这是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大突破,并且有了操作系统。(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计算机时代(1975~1990年)。(5)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ULSI)计算机时代(1990~2005年),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单片集成电路规模达100万个晶体管以上;另一个是超标量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6)第六代计算机。第六代计算机(2005年以后)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单片集成电路规模可达一亿到十亿个晶体管。希赛教育研究生院专家提示:在有些场合,将第四、第五、第六代计算机统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电脑这个词是谁提出的
记得上次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那场世纪人机大战:alphago vs 李世石。那是机器第1次碾压人类某领域的最强大脑。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让人类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电脑这个词比较初级,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绝大部分想让它做的事情,几乎已经毫无悬念。
今天的人工智能,掌握了人类最核心的技能:学习能力! 这个人类区别于地球其他生物的超高技。被一个不知疲倦,没有情绪,勤奋到不可思议而且不眠不休的物种学会了以后,将会发生什么?它能在几秒钟内看完你一生的书。他能在几次演练后学会你所有的语言,他能在完全不睡觉,不吃饭的情况下连续工作直到完成任务。他能分辨出对手细微的情绪变化从而彻底改变做战方式。他能准确无误的传承所有,哪怕是再长的文明,毫无遗漏的积累经验并且迅速的找到最好的方法。而且,它有超高的进化能力。人类进化一代需要上百万年,而人工智能仅仅需要几个小时。
它有人类所有的优点,也能回避人类所有的缺点,比如情绪,它不会有失败的沮丧,也不会有成功的忘乎所以,它不会为情所困更不会豪情万丈。它只会持续的稳定的学习教给它的东西。并兢兢业业的完成它们
应该说,人工智能是人类发明的另外一个物种,它通过模仿人脑,无限放大了能力边际。使得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但是别担心,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脑,至少在某些领域,比如艺术,比如文化,学习能力再强的人工智能也无法出现达芬奇,无法出现毕加索。它们也无法写出让人热泪盈眶的诗。因为它没有情绪,没有独立的创造力。人工智能里不存在所谓的“天才”。所以在严重依赖天赋的领域。人工智能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未来的世界里,人工智能只能是有帮助的,它们负责人间的烟火,被劳动解放的人类可以把时间尽量的去追求生命的美好。。。
“电脑”一词是( )发明的?
电脑是谁发明的,严格说起来很难界定。
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
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
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
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 。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
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
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
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
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虽然著名科学家约翰·纽曼(John von Neumann;译注:一般常音译为「冯纽曼」)以纵横科学界的才华,经常被后人称为「现代电脑之父」;然而,冯纽曼?K不是真正的现代电脑发明者。
这份荣耀应该归於设计?K建造了第一部数位式电子计算机的两个人——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普瑞斯伯·艾克特(Presper Eckert)。
他们在短短三年之间建造出第一部电脑、以及在往后30年间为名誉而奋斗的传奇,是一个由卓越智慧和深切遗憾所交织而成的故事 。
电脑是谁发明的? 上计算机课,很可能老师会这样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亚克”(原文为Eniac ,早先也有人汉译为“伊利阿克”),是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发明的。
如果你参加计算机常识考试,这样回答并不算错;但如果你给别人讲计算机历史,这样说可就错了。
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47年,也就是“埃尼亚克”出现以后的第二年,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就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但是专利却迟迟于1964年方才公布,原因就是专利局对他们“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提法还有怀疑。
而且在专利公布以后,美国汉尼韦公司仍不向专利人购买专利就进行生产,为此公司遭到了违犯专利法的控告。
但是汉尼韦公司不服,他们认为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不是摩彻利和埃卡特基,而是阿坦纳索夫。
于是官司打到了法院。
法院经过125 次开庭审理,最后于1973年10月19日正式宣布:“摩彻利和埃卡特基没有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利用了阿坦纳索夫发明中的构思……”阿坦诺索夫是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工作的一位物理学家。
研究中繁重的计算过程使他备尝艰苦,于是决心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193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因为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萦绕心头,始终得不到解决而感到心情沮丧,就开车到伊里诺斯州一家路边小酒店里去喝酒解闷儿。
他一连喝了两杯酒之后,脑子里忽然闪现出用电容器作记忆元件再生记忆的方法,并由此得出了最原始的现在称之为“逻辑电路”的概念。
从这个独创性的思路出发,又经过两年时间的刻苦研究和实验,终于在1939年12月制成了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核心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可是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依阿华大学没有申请专利,后来也没有公布资料,至于这台“已经制成”了的电脑都干过什么活儿,更没人知道。
由于侵犯专利权而引起的官司,又引发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究竟是谁发明的争执。
经过法庭多次调查核实,终于证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应该属于阿坦纳索夫。
为此,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决定授予他最高荣誉:HOLLEY奖章。
尽管许多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电影和“野史”中经常提起美军曾经使用刚刚发明的电子计算机破译过德军和日军的密电码,但是第一,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件事情,还没有由国家正式公布的文件档案可资依据;第二,即便二战中果然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用的是不是就是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电子计算机,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作依据。
因此阿坦纳索夫所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不是真正建造起来并正式使用过,建在什么地方,外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
另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时间则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尾。
1940年,战争狂人希特勒命令他的空军元帅戈林实施“海狮”行动,限期于9 月17日前务必摧毁英国空军。
从此,历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不列颠空战开始了。
英国空军在道丁元帅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极小的代价,战胜了两倍于自己的敌人,终于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粉碎了希特勒侵略全世界的野心。
道丁元帅凭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呢?多少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释的怪谜:因为在不列颠空战取得空前大胜利的几天之后,头号功臣道丁元帅竟被不明不白地撤去了空军元帅的职务,一年之后,又被强令退休。
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方才透露了真情:原来,当时英国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道丁就是依靠这宗“法宝”,方才成功地破译了希特勒引以为骄傲的由密码机发出的绝密密码,掌握了德军司令部的重大军事计划,从而取得不列颠空战的伟大胜利。
为了不让希特勒得知英国拥有电子计算机,道丁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功成身退”了。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到1975年方才披露这一秘密呢?原来,英国的情报部门有一条极为严格的规定:凡是机密,任何人在30年之内都不许泄露。
正是由于这条规定,使得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荣誉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时间也被推迟了好几年,而发明者却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
当然,这一类“野史”说法很多,流传得也很广,甚至于有人说德军也在更早的时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没有合法文件加以证明的传说,永远只能停留在传说的阶段,而无法得到人们特别是科学界的认可。
但是阿坦纳索夫在1939年制造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却是经过美国法院慎重调查以后得出来的结论,应该说还是比较可靠甚至是具有权威性的。
阿坦纳索夫所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公布资料,大多数人无法知道;由英国无名英雄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模样,更是谁也无法推测。
由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却是有资料公布的。
那是一台真正的“巨型机”:全机共用了电子管18000 个,耗电量150 千瓦/ 时,占地面积167 平方米,像一座三层楼房那样高大,但是运算速度每秒钟却只有5000次。
而且输入的计算程序十分繁复,又长又多的打孔卡,能把专家的脑袋都搞疼。
一旦出了问题,则专家们从楼下跑到楼上,又从楼上跑到楼下,忙得满头大汗,还很难诊断出毛病在哪里。
当年的巨型计算机,耗资巨大,建造不易,主要用于大数字的繁复计算,例如天文数字的计算和破译密电码的计算等等,因此早期把Computer译为“电子计算机”,应该说是十分贴切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由谁发明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愈来愈普及,从桌面办公系统向家庭生活普及,从成年人向少年儿童普及。
生活中,懂电脑、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少年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是,要追溯电脑产生的渊源,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吗? 世界上第一部直正可以操作的自动电脑于1944年诞生于哈佛大学。
制造这台电脑的人是哈佛大学的艾坝教授和国际事业机器公司的一群工程师。
这台电脑被称作“哈佛电脑一号”,它能保留23位数的和,在4秒钟内算出积。
但是,这台电脑主体是电器零件和机械零件,而没有电子零件,直到1946年后,才诞生了第一代电脑——电子管计算机。
发展至今,它已经连续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五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