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墙件设置规范2018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
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
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
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2. 连墙件设置规范连墙件露出多少
架体小横杆延长作为连墙杆,a为800 mm或1050 mm(悬挑式脚手架为800 mm,落地式脚手架为1050 mm),连墙杆外露洞口≥100 mm。在连墙杆上,内外墙各附加一根钢管,用扣件连接,小横杆两端分别外露洞口各≥100 mm。进入装修阶段,墙体需加设成品保护。
3. 连墙件设置规范三步两跨
1、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必须按照专门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可以设置为三步三跨或两步三跨等方式。
2、设置点的位置要靠近主节点,偏离的位置不能超过30公分,应该从最底层纵向杆的位置开始操作,设置的方法可以采用菱形方形等方式。
3、如果是开口型的架子的两边就一定用连墙件,而且间距不能大于建筑的总高度,不能大于4米。
4. 建筑施工连墙件设置规范
1、拉撑结合方法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2、预埋钢管方法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如图二所示。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必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目前,钢管扣件的租赁价格随着钢材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预埋钢管方法由于相比其他连墙件方法所使用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为相对较多,如预埋短钢管方法必须采用2个扣件,且与短钢管连接的扣件有相当比例无法拆卸,最终报废,导致成本较高。采用预埋钢管方法时,在砌体施工时必须对连墙件的竖向短钢管位置留设洞口,待连墙件拆除后采用细石砼进行封堵。对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将导致洞口补不密实,从而给外墙防水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多雨地区的建筑,更应当引起重视。3、后锚固方法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预埋钢管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后锚固方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无补洞工序因而也无渗水隐患。后锚固方法的不足是施工极其麻烦,尤其是钻孔时极其麻烦。通常是采用2颗膨胀锚栓,承载力不高,易松动,不可承受低周反复荷载,施工要求高,并且施工完成后,锚栓也报废,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4、箍柱法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图三。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并且,同预埋钢管法一样,仍存在墙件补洞工序,对外墙防水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5. 连墙件设置规范ppt
具体如下:
1、新建一个PPT文档并打开,新建的PPT是一个灰色背景墙,没有内容;
点击主页,添加一张空白幻灯片,如图:
2、点击菜单栏--视图--幻灯片母版,进入幻灯片母版界面;
视图大纲列出了所有幻灯片板式的样板,可以根据自己PPT用到的模式选择操作;
3、点击大纲第一个幻灯片,开始制作首页母版,首页应区别于其他页面;
在导入背景图片之前,删除页面上所有的文本框;
单击菜单栏——插入——图片,插入背景图,并调整到最佳视觉效果;
首页幻灯片中的东西,自动引用到所有幻灯片。如图:
4、点击插入按钮,插入图片,logo,水印等(图片)并调整到最佳位置;
5、首页模板完成之后,开始设置你内容页模板,首页一般作为封面,而内容页作为内容展示的主题部分,跟封面有所区别;点击第二张幻灯片母版,修改内容页模板,如图自己根据需求编辑。
6、模板设计结束,保存之后关闭母版,回到正式幻灯片,开始使用模板。
6. 连墙件验收规范
检查与验收要点
1.对进⼊现场的盘扣式脚⼿架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盘扣脚⼿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盘扣式脚⼿架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说明书
3)当对盘扣脚⼿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质量抽检和试验
2.模板⽀架应根据下列情况按进度分阶段进⾏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后及模板⽀架搭设前
2)超过8m的⾼⽀模架搭设⾄⼀半⾼度后
3)搭设⾼度达到设计⾼度后及混凝⼟浇筑前
3.脚⼿架⼯程应根据下列情况按进度分阶段进⾏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后,盘扣式脚⼿架搭设前
2)⾸段⾼度达到6m时
3)架体随施⼯进度逐层升⾼时
4)搭设⾼度达到设计⾼度后
4.盘扣脚⼿架在模板⽀撑施⼯时,应重点检查和验收下列内容:
1)脚⼿架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平整坚实,⽴杆与基础间应⽆松动、悬空现象,底座、⽀垫应符合规定
2)搭设的架体三维尺⼨应符合设计要求,搭设⽅法和斜杆、钢管剪⼑撑等设置应符合施⼯规范的相关要求。
3)可调托座和可调底托伸出⽔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设计限定要求。
4)⽔平杆扣接头与⽴杆连接盘的插销应击紧⾄所需插⼊深度的标志刻度。
5.盘扣脚⼿架应⽤于脚⼿架⼯程中,应重点检查和验收下列内容:
1)搭设的盘扣式脚⼿架体三维尺⼨应符合设计要求,斜杆和钢管剪⼑撑设置应符合施⼯规范的相关要求。
2)盘扣式脚⼿架⽴杆基础不应有不均匀沉降,⽴杆可调底座与基础⾯的接触不应有松动和悬空现象
3)连墙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主体结构、架体可靠连接
4)外侧安全⽴⽹、内侧层间⽔平⽹的张挂及防护栏杆的设置应齐全、牢固
5)周转使⽤的⽀架构配件使⽤前应做外观检查,并应作记录
6)盘扣式脚⼿架搭设的施⼯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应及时,齐全
6.模板⽀架和双排外脚⼿架验收后形成记录,记录表应符合本《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架安全技术规程》
7. 连墙件设置规范要求
按两步三跨的要求设置(两步高度约4米,三跨长度约6米),转角处、开口处等特殊部位需另外增设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要求,脚手架连墙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通常可以布置为三步三跨、两步三跨以及两步两跨等,一般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在20~40平方米。
2、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等刚性拉杆或构件组成的连墙件为刚性连墙件。
其连接构造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附墙端的连接固定方式可视工程条件确定,一般有:
a.拉杆穿过墙体,并在墙体两侧固定;
b.拉杆通过门窗洞口,在墙两侧用横杆夹持和背楔固定;
c.在墙体结构中设预埋铁件,与装有花篮螺栓的拉杆固接,用花篮螺栓调节拉结间距和脚手架的垂直度;
d.在墙体中设预埋铁件,与定长拉杆固结。
在双排脚手架中一般都采用刚性连墙件。
e.连墙件刷红色油漆,不得随意拆除。连墙件必须与立杆相连接。
根据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在水平方向每隔3跨(6m)设置一个。在垂直方向应每隔3~4米设置一个,并要求各点互相错开,形成梅花状布置,连墙件的搭设方法与落地式脚手架相同。扩展资料脚手架与一般结构相比,其工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
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 存在较大变异;
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 等均较大;
4、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
因此,本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实质上是属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脚手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是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
8. 新型连墙件国家规范
需按照塔吊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一般是在7米左右。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 又名"塔式起重机",以一节一节的接长(高)(简称"标准节"),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塔吊(tower crane)尖的功能是承受臂架拉绳及平衡臂拉绳传来的上部荷载,并通过回转塔架、转台、承座等的结构部件式直接通过转台传递给塔身结构。
自升塔顶有截锥柱式、前倾或后倾截锥柱式、人字架式及斜撑架式。
9. 连墙件设置规范有哪些
这要看你是什么砖 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实体墙长大于5m时宜在每层墙的中部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者3跟直径为6mm的235圆钢,竖向间距易为500mm。
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35~75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5米,详该规范9.1.1条。砌体结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40~100米要设缝,一般情况是50米,详该规范6.3.1条。规范对设缝间距要求并不太严格,采取措施后可适当放宽。
10. 连墙件的布置规定
说太简单了不清楚基本概念。
两步三跨是连墙件的布置方法。
步距,是上下相邻纵向横杆之间距,跨距,是相邻立杆纵向之间距。两步三跨是说连墙件布置的垂直距离是两个步距,连墙件布置的水平距离是三个跨距。
JGJ12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里规定连墙件的布置方法有两步三跨、三步三跨两种。但连墙件布置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一个层高,也不得大于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