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生产厂家|电脑硬盘生产厂家和型号

电脑硬盘生产厂家|电脑硬盘生产厂家和型号

电脑硬盘生产厂家和型号

查看电脑硬盘型号及品牌的方法有两种:一、通过工具软件查看硬件参数,可能会有偏差或不够详细。

二、直接查看厂家标识:

以希捷Seagate1.5TB的ST31500341AS为例,ST表示希捷;3表示3.5英寸硬盘(若9则表示2.5英寸硬盘);1500表示容量1500GB;3是硬盘的缓存数(3表示32M 6表示16M 8表示8M);4表示碟片数,分别有1碟2碟3碟4碟,碟片自然越少性能越好;1则是OEM版本号,也可能对应产地等因素,对硬盘的性能和其他参数没有影响;最后的AS指的是SATA接口,还有SV/AV指的是企业级的SATA和PATA硬盘,NS则是企业级的ES.2硬盘,CS是Pipeline HD系列影音硬盘,低功耗低噪音

硬盘品牌及型号

(1)三星(SAMSUNG)

说起固态硬盘,我们就不得不说韩国品牌-三星,三星的存储产品在业界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撼动,无论是传统SATA协议的SSD或者是发展迅速的NVMeSSD,都拥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极佳的用户口碑。三星一直拥有在NAND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 3DNAND,更是一骑绝尘,所以随着 NAND 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其在存储介质上的优势势必将会进一步扩大。三星也是业界唯一一家能够将 SSD 所有零部件自供的厂商,其产品定位高端,售价较高。

(2)英特尔(Intel)

英特尔(Intel)固态硬盘售价稍高,仅比三星算低了一点。在消费级产品上,Intel的固态硬盘性能一向很高,售后服务也不错。如果注重数据的安全和固态硬盘的质量和稳定性的话,Intel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你很看重性价比的话,浦科特(PLEXTOR)SSD固态硬盘是你的首选。

(3)浦科特(PLEXTOR)

PLEXTOR是全球首屈、得奖公认的固态硬盘制造商外,也生产高效能的数字光驱,以提供给专业、商业等级顾客。浦科特固态硬盘市场口碑非常好,性价比也是最高的,也是笔者最推荐购买的。浦科特固态硬盘提供3年质保,而且非人为故障直接换新。

电脑硬盘厂家排行

TDK——全球最大电脑(PC)硬盘的磁头生产商西数。自己做Wafer的技术不成, 它的单碟500G的磁头主要是TDK公司帮它做的, 目前连希捷(seagate)和日立(HITACHI)做的500G的Wafer都有问题,也要TDK公司帮它们做。三星samsung就不用说了,三星samsung的硬盘是TDK在东莞的分厂给代工的。可以说,在单碟500G容量的磁头上,TDK一家独大。

东莞的 “新科电子”,生产的硬盘读写磁头,占全球的份额的70%以上。

TDK 是新科电子的 母公司

新科电子的前身,是香港的新科集团,上世纪90年代,TDK收购了香港新科,属于TDK的全资子公司。

电脑硬盘的规格型号

M.2模组的尺寸目前有11种,用Type xxyy的方式表示,xx表示宽度,yy表示长度,单位为毫米。例如上面提到的Type 2242,表示其宽度22mm,长度42mm。Type 2230则表示其宽度22nm,长度30nm。目前M.2 SSD常见的Type有三种,就是2242、2260、2280。

M.2是一种新的主机接口方案,可以兼容多种通信协议。这个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的mSATA接口。优点在于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有更高的传输性能。

2280是M.2接口其中一种适配器尺寸和设计规则,表示宽度是22mm,长度是80mm。由于有多种尺寸和功能的M.2接口,因此需要规定一个标准的命名规则来划分这些接口。

主要的硬盘厂商

西数硬盘(WD)是美国西部数据公司生产的硬盘。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 Digital Corp)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公司始创于1970年,并于1988年开始设计和生产硬盘。总部在美国加州Lake Forest,是历史最悠久的硬盘厂商之一,也是IDE接口的创始者之一。该公司的生产机构设在马来西亚,美国加州和泰国,设计机构设在加州南部和北部,而营业部门则遍及全球。WD公司在1999年退出SCSI市场后主攻IDE领域,2001年下半年6个月销售额为10.15亿美元,并且保持着3300万美元的盈利。WD公司是一个不擅于宣传的公司,让人能记得住的特有技术屈指可数,其实WD的技术实力是不容小看的,其硬盘性能长期处于高水平肯定有先进技术的支持。长期以来,西部数据一直致力于为全球个人电脑用户提供完善的存储解决方案,西数在为用户及收集、管理与使用数字信息的组织方面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西部数据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企业服务器,桌面级IDE 硬盘、移动存储应用及AV 领域。

电脑硬盘生产厂家和型号区别

在设备管理器中可查看硬盘的型号信息:

1,右击“计算机”,点击“属性”;

2,选择“设备管理器”,在“存储控制器”中即可查看到硬盘的型号信息。

查看详细信息的方法:

1,下载安装鲁大师、驱动精灵等软件;

2,双击运行(以鲁大师为例),进行硬件检测后,点击硬盘信息即可。

硬盘的生产厂商有

硬盘的主要生产厂商有IBM,迈拓,希捷,西数和三星。

1、IBM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 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2、迈拓 该公司是世界上信息存储方案供应商中佼佼者,在2000年第一季度,其硬盘驱动器发货量达660万台,而其中大部分为三至四碟片产品。公司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灵活的高声策略、优异产品质量、强大技术实力以及令人称心如意的客户支持。

3、希捷 成立于1979年,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4、西数 西部数据提供广泛的技术和系列产品,包括面向数据中心环境的存储系统、存储平台和数据中心硬盘。 在移动性、终端与计算环境中提供应用于车载、互联家庭、工业与IOT、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监控的嵌入式移动闪存卡,以及应用于计算、企业、游戏、NAS和监控设备的内置硬盘。

5、三星 三星是韩国的知名公司之一,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三星集团成立于1938年,公司最初主要出口朝鲜南半岛的鱼干、蔬菜和水果。 来源:-硬盘品牌

电脑硬盘品牌型号

时下机械硬盘的品牌就剩下4个,分别是希捷、西部数据、东芝、昱科,而其中昱科现在不过是西部数据的一个子品牌,前身是日立(第一个字拆开),再前身就是IBM

机械硬盘的理论寿命大概有3万小时以上,一般硬盘一直开机工作(例如网站服务器的硬盘),3年就会寿终正寝,如果正常使用,6、7年应该没有问题

各个硬盘厂商旗下的产品都有档次之分,西部数据的用颜色区分自己产品的功能差异。其中蓝盘就是针对普通用户,蓝盘主要就是1TB-3TB,也是集中在性价比最好区间的产品。而黑盘是针对游戏玩家,尤其连续读写能力有所加强,还有更厉害的紫盘,金盘。若论寿命我认为紫盘更可靠。买台式电脑机械硬盘,首选的还是在希捷和西部数据两大品牌中进行选择

电脑硬盘生产厂家和型号不一样

答:不可以。只能同型号同容量的换。这个我去年就已经试过了,以失败告终。

因为硬盘的固件中存储有有该型号硬盘的容量,盘片数量等信息,硬盘的读取都要基于这些信息。比如都是单碟160G的硬盘,总容量160G的和320G的,一个单碟一个双碟,你换一下,硬盘只会根据当前电路板上的固件去操作磁头支架和磁头,肯定无法读出数据,而且会导致硬盘报错。通电时间一长,硬盘就废掉了。

硬盘是哪里生产的

硬盘的发展历史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现在单碟容量高达十几GB的硬盘,硬盘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下其历史及发展。

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

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

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80年代末期IBM对硬盘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即发明了MR(MagnetoResistive)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了,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SCSI及FibreChannel(光纤通道),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0年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这就是IBM推出的Deskstar75GXP及Deskstar40GV,此两款硬盘均使用玻璃取代传统的铝作为盘片材料,这能为硬盘带来更大的平滑性及更高的坚固性。另外玻璃材料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此外Deskstar75GXP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达75GB,是当时最大容量的硬盘,而Deskstar40GV的数据存储密度则高达14.3十亿数据位/每平方英寸,这再次涮新数据存储密度世界记录。(网易)

硬盘历史发展综述

现在的IDE硬盘,容量动辄20GB,转速则大多为7200RPM,数据缓存则是2MB,这就是现在主流IDE硬盘的标准。那你知不知道以前的硬盘是什么样子呢?现在大家看到的硬盘大多是3.5英寸盘,但以前的硬盘又是什么一样子呢?硬盘发展到今日这个样子,又经过了多少发展过程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硬盘的历史发展。

最早的硬盘可算是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它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普通用户是不可能用到得,当然当时的电脑也不多,还没有所谓的PC(PersonalComputer)。

由于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使用或者制造都非常不便,因此在1968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在此项温氏技术提出后的5年,即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现在大家所用的硬盘大多是此技术的延伸。

下面让我们分块来介绍硬盘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磁头技术

硬盘技术的更新换代,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磁头技术,现在的硬盘单碟容量一般都在10GB以上,最高的单碟容量已经达到了20GB,以后硬盘的单碟容量还将继续增大,对于单碟容量,它直接联系的技术就是磁头技术,磁头技术越先进,硬盘的单碟容量就可以做得更高。

最早的磁头是采用铁磁性物质,它在不论磁头的感应敏感程度或精密度上都不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盘单碟容量均非常低,单碟低了,硬盘的总容量就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因为在一块硬盘内封装的盘片数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一般的硬盘封装盘片数在3~5片)。同时早期使用的磁头在体积上也小,它使得早期的硬盘体积上相对而言比较庞大,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非常的不便。

迈拓钻石十一代

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接着在80年代末期,IBM公司对硬盘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即研发了MR(MagnetoResistive)磁阻磁头,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这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磁盘存储密度提高了,单碟容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单碟的提高就带动着整块硬盘容量的增大。

在1991年,IBM公司将此项MR磁头技术应用于3.5英寸硬盘中,使得普通电脑用户使用的硬盘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我们使用的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现在有些用户使用得迈拓钻石十一代(DiamondMax80),它能提供高达80GB的容量,这些都是从那时的MR磁头技术开始得,当然这么高的容量最后还得归功于GMR(Gai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技术,GMR是IBM公司在MR技术的基础上研发成功的新一代磁头技术,它是最新的磁头技术,现在生产的硬盘全都应用了GMR磁头技术。GMR比MR具有更高的信号变化灵敏度,从而使得硬盘的单碟容量可以做得更高,目前最新的磁头技术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二、电机技术

在硬盘中,与磁头技术一样重要的另一项技术就是电机技术了,它直接影响着硬盘转速的大小。目前最快主轴转速的硬盘即希捷公司推出的CheetahX15(捷豹X15系列),它的主轴电机转速高达15,000RPM。目前主流的IDE硬盘转速为7200RPM,而主流的SCSI硬盘转速则为10,000RPM。

早期的硬盘转速一般只有4000RPM甚至更低,低转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机技术的限制,随着技术的革新,转速提高到了4400RPM及4900RPM,再后来就是5400RPM了。

目前还有相当大部份的IDE硬盘转速只有5400RPM,这些产品的定位是低价位电脑市场,如上面提到的迈拓钻石十一代(DiamondMax80),虽然它能提供最高容量达80GB,但其转速却只有5400RPM。在5400RPM后,推出的即7200RPM,这也是目前最高的IDE硬盘转速。

[SeagateBarracudaATA][SeagateCheetahX15]

这里提一个比较优秀的电机技术是希捷公司独有的FluidDynamicBearing(FDB)电机,它在1996年第一次推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技术,最新推出的7200RPMBarracudaATAIII(希捷新酷鱼三代)采用的就是FDBIII电机技术,它能有效降低噪音,减少震动,延长寿命和增强对震动的抵抗能力。电机技术发展了,直接影响的就是硬盘主轴转速的提高,而转速就决定着硬盘的寻道时间。当然在提高硬盘主轴转速的同时需要考虑得是硬盘的发热量及振动问题,还有就是硬盘的工作噪声问题。所以电机技术直接决定着硬盘的快慢、工作温度及工作噪声等。

三、接口技术

硬盘接口一直是人们关心的技术,随着电脑其它配件(如CPU、内存、显示等子系统)性能的大步迈进,硬盘的接口传输率越来越体现出它在整个电脑系统的瓶颈效应,硬盘接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最早的硬盘接口要算是ST-506/412接口,它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为希捷的ST-506及ST-412。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早期IBM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就是ST-506/412硬盘或称MFM硬盘,MFM(ModifiedFrequency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

2、接在ST-506/412接口后发布得是ESDI(EnhancedSmallDrive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1983年开发的。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但其成本较高,与后来产生的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补淘汰了。

3、IDE与EIDE接口,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4、ATA-1(IDE)接口,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IDE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的硬盘本身。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级为ATA-2,你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

5、ATA-2(EIDEEnhancedIDE/FastATA)接口,这是对ATA-1的扩展,它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把最高传输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的限制,支持最高可达8.1GB的硬盘。如你的电脑支持ATA-2,则可以在CMOS设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其两个插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置,从而可以支持四个设备,两个插口也分为主插口和从插口。通常可将最快的硬盘和CD—ROM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将次要一些的设备放在从插口上,这种放置方式对于486及早期的Pentium电脑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主插口连在快速的PCI总线上,而从插口连在较慢的ISA总线上。

从上面的硬盘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硬盘总是朝着容量更大、速度更多、运行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得,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

下一代记录技术展望

晶格介质记录

磁头的写入单位是由磁粒组成的磁单元,在同一磁道上极性相反的相邻磁单元之间的边界称为磁变换,通过比特单元是否包括磁变换来进行数据记录。既要准确探测到磁变换,又要避免超顺磁效应的影响,减小写入单位的尺寸是实现提高存储密度的方式之一,这就是晶格介质技术。

其基本原理就是,生成小尺寸、有序排列的“单畴磁岛”作为写入单位,通过这种技术的存储密度可以达到传统垂直记录的大约两倍。而且由于每个岛都是一个单磁畴,所以晶格介质的热稳定性也很好,几乎不会受到超顺磁效应的影响。

现在的光刻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制造磁岛,这其中需要用到电子束刻蚀技术和纳米刻印复制技术,前者用于制造后者的模板,后者则将图样翻版到硬盘盘片的基板之上。在磁变换的过程当中,当被写入数据以后,磁岛必须保持单畴,这样数据才不会丢失,因此,除了制造工艺要取得突破以外,还需要磁头技术的配合。晶格介质记录这项技术目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用化研究。

热辅助磁记录

前文提到过高矫顽力磁介质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小磁粒尺寸。之所以过去的技术推广程度不高,是因为使用这种介质时,磁头写入需要极强的磁场,不仅使得磁头制造困难,而且也会对相邻区域的数据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现在,一种全新的记录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热辅助磁记录。其原理就是采用激光作为辅助,在写入介质时,使用激光照射写入点,这样磁头就可以利用热能,从而在磁场强度小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进行写入操作。难点就在于需要采用极细的激光束,普通激光不能满足需求,实验室当中流行的办法是采用近场光。

这项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存储密度提高到5Tbit/平方英寸,即传统垂直记录技术的存储密度极限的10倍,目前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硬盘的生产厂家有哪些

西部数据没有在中国建设硬盘工厂

西数(泰国)硬盘工厂位于首都曼谷的东北部,该工厂占据该公司60%左右的产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