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底,张南请我吃午饭。虽然我认识她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没有真正深入地谈过。
这顿饭我们吃了大约2英镑。
一个多小时。她问了我很多问题,比如我怎么理解极客公园?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如何看科技含量圈?我如何看待Tik Tok,如何使用Tik Tok?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话,她总是认真听。
事后看来,这可能是我和“互联网巨头”CEO聊得最多的一次。
我是文科生,朋友大多是理科生。我发现理性往往会引出逻辑和本质,而感性往往会引出同理心和想象力。我已经习惯了科技界优秀企业家强大的世界观下严谨的逻辑、明确的目标、一丝不苟、充满理性。然而,南有些不同。她生于美术,却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站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企业家。
比如,张南自己的情绪和性格也会偶尔“冒泡”。她会在朋友圈“肆无忌惮地”分享一些极具风格化的音乐。她可以谈论网飞。
一部纪录片的内容,与你进行多轮讨论;例如,她会对认真“面试”一家做内容的小公司感兴趣,想知道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想创造什么。
#归纳还是演绎?
张南今日头条个人主页。
在今天头条的个人主页认证中,张南将Tik Tok的产品经理与北京字节跳动的首席执行官并列。
现在想想,在我们吃饭的那场戏里,也许她当时内心的角色更倾向于“Tik Tok产品经理”。正是因为那顿饭,极客公园和Tik Tok联合制作的创新大会在半年后诞生。
2021」。
极客公园虽然从事线下创新大会已有10年,但这次在线直播浏览量已超过4700万,甚至有7次。
超过100,000,000部剧,对于技术创新者的垂直社区极客公园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有趣的是,当张南也来参加2021年创新大会并对我进行现场采访时,我们对齐了一个细节。也就是大会决定一起做的时候,我和她其实有很多顾虑。
张南表示,当时她担心的是,我们的垂直科技内容能否与公众有效沟通,被用户用作娱乐消费的内容平台Tik Tok能否接受这样的“严肃内容”。
但是她根本没有跟我说过这些话,后续她也几乎没有跟我提过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它很有趣,值得“尝试”。
像Tik Tok和极客公园这样的创作者,能够被极客公园平等甚至相对支配,去做一些没有人有绝对信心的事情,真的是很少见。
也让我有很强的意愿去尝试理解为什么楠楠觉得值得一试,她想尝试什么?这就是她对Tik Tok产品的看法。
客观来说,我之前对Tik Tok的理解是,它是一个内容工厂,通过巧妙的算法设计,筛选出最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内容,分发给最多的人。
或者说白了,但张楠对抖音的理解并不一样,她认为抖音的本质是人,「抖音是人从物理社会到线上的一种投射。」-Tik托克是人类的一种“表情升级”。
我明白她之所以认为我说的不对,是因为我把Tik Tok的本质从Tik Tok现象中推了回来。这是一种“归纳”,但好的产品生命力本质上是一种“持续演绎”。
南在过去两次罕见的公开演讲中也说过同样的话。“我们认为Tik Tok又太小了”。我在创新大会上特别问她怎么理解这句话。她认为“想小”并不意味着对Tik Tok的用户数据想小,而是对Tik Tok的自我进化和自我成长能力想小。“当一年过去,我重新审视Tik Tok的变化时,我会由衷地认为它是一个奇妙的产品,它将经历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它具有生命力。」
我明白,她说的是,虽然Tik Tok似乎是随着某种模式迅速成长起来的,但这种模式并不是Tik Tok的精髓,所以这种模式必须重新解读和创造。只有这样,Tik Tok才能在本质上实现更大的图景,创造更大的价值。
#确定性还是可能性?
那么在南的心目中会进化成什么样呢?
已经6了。
每天都在生活的Tik Tok,显然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来,因为机制(算法推荐列表)和表达语言(短视频)的创新,我们得到了一个精准与时代共鸣的娱乐产品,回到“表达升级”的底层东西,构建一个可以支持更多内容出现的系统,从而成为一种可以让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表达升级”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在采访张南的时候,她就明确提到了Tik Tok“社会化”的方向,也把Tik Tok老同学的日常视频分享当成了2020年。
其中最打动她的一件事,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认为“Tik Tok将是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可以推断,Tik Tok今年获得了春晚一等奖,不像。
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为了支付业务或者电商业务,其目标必定是利用春节的场景,20
亿的红包,去加持「社交化」的提速,让更多人不只是因为消费娱乐性内容而用抖音,而是用了抖音后,也习惯用视频表达自己,比如视频拜个年,不为了「红」,而是让朋友看到。
而抖音另外一条线,则必定是更广谱的内容系统――从单纯的娱乐,演化到更多优秀内容的涌现。从十几秒的短视频,到直播和几分钟长度的中短视频扩展。因为如果抖音是一种「表达升级」,那么就没有道理只是娱乐内容的升级,必须拓展更宽频谱的优质内容诞生,去满足更广谱的内容消费需求。
极客公园和抖音联合为出品的创新大会
2021,在外部看起来像是个「跨界营销合作」,但我理解在张楠的思考里,这件事的目标恐怕不是这样,甚至都不是为了去创造「大会形态」的新内容,而是想推动一次对「专业内容表达方式」的重新定义。这件事更像是一次破冰,一个真实发生的「新画面」。
当然,在我看来,无论是「社交化」还是「内容广谱化」,这些回到抖音本质的新演绎和新演化,其实都是挑战巨大的。
最大的挑战,未必来自外部,恰恰来自于过去自身系统的「简单而有效」。说白了,抖音过去依靠非常好的机制迅速构建了强大的「确定性」,但现在要突破这种「确定性」,也会遇到从产品到组织本身的巨大惯性的挑战。
当我听到张楠在大会访谈里说 「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真正的美好,是由可能性带来的,而不是由确定性带来」。
这些并不是在说哲理,而更像是在表达,当她准备推动抖音持续演化成下一个更大东西的时候,她将如何看待即将面对的必然挑战。
抖音虽然非常年轻,但已经是个国民级应用了,客观来说,对于任何一个依旧滚滚向前的庞大系统而言,任何「演化的意愿」都将是和系统惯性的对抗。
CEO 看到的,整个组织能否看到?创造一个火花,能不能真的点燃一团火焰?一个头脑中合理的画面,最终能不能被千万双手去打造和千万个细节优美去填充?
当我以过去作为媒体评论者的视角来看,我会看到巨大的挑战。但这次有幸以伙伴的身份来近距离观察,在看到挑战之外,我确实看到了期待和希望。
我真心觉得,抖音应该庆幸在尚且年少的时候,就有机会面对「主动打破惯性」的探索。因为抖音还只有 5
岁,而以张楠为代表的这一代创业者和那些非常年轻的公司骨干,身上还保留着「探索与好奇」,确实有那种可以被感知的「生命力」。
她们并不只是想做一个「因庞大而被定义的平台」,而是很想创造一个「因为生命力而持续繁荣的绿洲」。
归根到底一句话:在科技圈里,「知性」难得,年轻真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