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男的出柜是什么意思(3分钟了解出柜含义)

说男的出柜是什么意思(3分钟了解出柜含义)

  每个人都活在一个面具下,一个无形的柜子里,有时候,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有时候不能,只是感觉到被束缚了,浑身不得劲。

  每个人不是在出柜,就是在渴望出柜的路上。

  今年参加了性少数群体友善咨询师的培训,感触颇多。我看到那么多为了做自己而努力、改变、适应的人,内心很受触动。

  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不是为了做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而是做怎样的一个人。

  也因此借用了“出柜”这个词,出柜是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译,指公开性取向、性别认同。本文指的是“挣脱内心的束缚,做自己”。

  被父母控制了多年,大到报什么专业,小到穿什么衣,吃什么饭,事无巨细地生活在父母的监控下,而自己内心的感受却从未被重视过,反而父母嫌弃他为什么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开朗。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被分解了,父母喜欢“喜乐”,于是被留下了,而“怒哀”不被接纳,它们也不会消失,而是藏起来,藏在了羞耻背后,恐惧背后。每次临到考试前焦虑了,他就会非常的自责,每次心里有点不开心,他也会更感觉不对劲,内心极度痛苦,上学后进入了学校的咨询室,当他回到家之后,一棵小苗在他内心刚刚萌发,开始了他对父母的违拗,开始了他自主性的探索,开启了寻找自我的旅程。第一次面对父母,说“我不要,这是我想要的”。父母意识到了危机,拒绝他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咨询。

  于是,本来刚刚破土的小苗被生生踩回去了。

  当一个孩子的情感经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或被积极地拒绝,孩子会觉得他或她的情感生活的某些方面是照顾者无法忍受的。必须牺牲儿童情感世界的这些区域,以维护必要的联系。——Robert D.Stolorow《现象学的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埋着一粒和别人不同的种子,但是大多不敢去触碰。

  活在群体中的人,害怕与人不同,因为从古至今,与人不同就是危险的,就会招来敌意和愁视,过高的、过矮的、过胖的、过瘦的,甚至是过于漂亮的。激起很多人的荷尔蒙爆棚的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由莫尼卡·贝鲁奇饰演的美丽少妇玛莲娜,她不曾主动勾引别人,也未曾做过任何出格的事,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着,留着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着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走在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上。却让无数男人精虫上脑,女人醋意大发。她太美了,美的与众不同,美的甚至让人生恨。

  在咨询室里,也会有来访者表示:

  好像别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考得很好,我却需要很努力,像在沙漠里跋涉;

  那些男人总是谈论我的长相、身材,我不敢穿太显身材的衣服;

  当别人看我的时候,我压力好大,很想隐形;

  我总是格格不入,当他们谈论一些什么的时候,我感觉我就像个傻子… …

  社会优势的存在,很多人意识不到,但其实都是存在的。你生来就是一个男人,比那些生在一个女性的躯壳里,却有着男性的灵魂的人,就存在着优势。而许多人处于这种优势中而不自知。而有的人在另一极,暂称为“相对劣势”,如下:

  原生家庭方面的——极度焦虑的父母、无休止争吵的父母、把“控制”当做爱的父母、当你取得好成绩想跟父母炫耀时想得到表扬却被教育要“戒骄戒躁”的父母、没有夸赞只有指责的父母、“低气压”的家庭氛围… …

  心理方面的——难以和人建立亲密关系,难以在人前展示自己,难以与人沟通,处在强烈情绪中(比如抑郁、强迫等),活着就很痛苦甚至想要自杀的... ...

  生活方面的——你每天想着放假了我要去哪个国家旅游,而有的人想着我今天要不要上班,上了班会面对同事们的排挤、领导的指责、过重的任务,我能否承受的了,甚至有的人抑郁情绪很重的时候,吃个饭、洗个澡、出个门、说个话都成了负担。

  而这些“相对劣势”,为了抵御随之而来的痛苦,我们形成了内心一层又一层的“柜子”,它们是如此坚固,难以穿越。可是,它们的存在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得以喘息,得以休养,而休养则是为了我们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会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比如焦虑,是为了逃离痛苦乃至会让人崩溃的体验,在那个状态下待不了,想要出来;

  否认,是为了不去直面生活的困境,远离悲痛;

  分裂,是为了减轻焦虑和维持自尊,为了不去忍受身边矛盾冲突的现象,要么全好,要么全坏… …

  谁不是带着点症状活着,只要它不影响自己的生活,维持一个平衡态。

  来到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往往是平衡态被打破,比如:控制型的母亲和依赖型的儿子,在一起很多年相安无事,在儿子找对象之后开始有矛盾,对象来自于另一个家庭,也许是比较自由的,有主见的,她来到这个家庭受不了完全的管制,开始出现冲突,平衡态被打破,儿子需要看到之前和母亲过于紧密的链接,然后适当调整,才可以达到新的平衡态,这个平衡态是家庭的。

  那么,在儿子自己的内心呢?也有一个平衡态。这个涉及2个方向,症状(恐惧、羞耻)和欲望,时间截点设在谈恋爱,在这之前,他的症状和欲望是平衡的,虽然也对于母亲的管控有些反感,但是他每次想做主时妈妈就以疯狂的暴怒相逼,他就害怕了,症状(恐惧)牢牢地压着欲望(做自己),如图中①的位置。之后,他遇到了喜欢的人,在新的关系里他很开心,欲望的部分开始生发。当妈妈再管控时,她想把管控的辐射面到女孩身上,但是女孩受不了,他也是为难的,内心在打架,症状(此时可能是痛苦、焦虑、害怕妈妈生气和女友的离开)和欲望(想继续维持恋爱关系)打架,欲望的部分开始上升,如图中②的位置。此刻是不稳定的,但也是改变的机会,慢慢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症状(不再那么痛苦,一个人不能忍受长期处于痛苦之中)减轻,欲望得以保留(或部分保留),如图中③的位置。本文所提的平衡态和理论模型(简称为“大耳朵”模型)由国际自体心理学协会会员曲丽老师创立,如图所示:

  也有可能形成下面几个转归:

  1. 男孩压抑自己的欲望,和女友断开,回到之前的平衡;

  2. 男孩部分保留欲望,同时妈妈和女友同时做出改变,达到新的平衡;

  3. 男孩进入自我探索,尝试做自己,和女友进入自己的小家庭,同时保持和自己父母的适当距离,达到新的平衡。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不容易,都要经历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都是各自意义的成长。

  在柜子里的片刻是我们的“停”,停是为了蓄势待发,是为了自我复原,自我保护,比如,一个人在人际关系里遭遇了挫折,对关系很失望,一段时间内他可能会远离人群,想一个人待着,也许会说自己不需要关系。自体心理学的后缘理解这可能是这样:和人的关系里你感受到失望、挫败,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一个人待着会让你感觉好受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原力,这是为了维持自体的完整性,为了避免体验到自体的崩解状态。一个人的自体感可以分为几档:健康、脆弱、崩解,人的大部分状态处于健康——脆弱之间摆荡,崩解怎么理解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们的世界几乎是崩解的,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一般人很难耐受崩解的体验,到脆弱边缘的时候已经很痛苦。

  想起我的一位来访说的话,感觉自己的状态就像小麦灌浆,(小麦灌浆期:小麦生长的一个阶段,在灌浆期内,小麦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的过程。——来源于百度百科)用通俗的理解,就是小麦一点点变实的过程,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像是停着,其实也是等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停”并不是真正的停滞,是为了发展自我,“停”也是为了“长”。

  所谓“柜子”,既是牢笼,也是保护,没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在里面待一待,看一看,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出柜”才可以走得更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