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十答:创业者如何从0到1?

十问十答:创业者如何从0到1?

  除了企业家本身,投资者应该是最了解企业家艰辛和孤独的人。创业目前处于风口浪尖,但创业本身并没有变得更容易。从战略规划到业务发展再到融资再到招聘,企业家都要管好。

  效率是整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方向,笔者希望这十个问题和十个答案能够帮助一些创业者,让投融资更有效率。

  01号BP怎么写?

  BP应该是创业谈融资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BP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路演的机会,但BP绝不是投融资周转率的因素,所以即使是一个很酷的BP也不能决定你的投融资命运。

  潜台词是BP简洁明了,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花哨的UI上。当然,如果你的创业项目需要你展现你严谨的态度和UI实力,那就请便吧。

  BP的格式:仅限PDF。如果你还在用文字写BP,你融资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只针对非传统行业)。当然还有PPT、Excel、脑图等。最后,希望大家把它变成PDF发给投资者。

  BP的内容:原则上BP可以写得很详细(参考上市公司招股书目录),但既然是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还是需要基本的用户思维。BP的受众是一群看起来比首相还忙的投资者。你觉得他们有时间看20页以上的BP吗?你在侮辱他什么都不做!所以内容要简洁。

  初步筛选后的BP含量可如下:

  概述、市场、产品、模型、竞争产品、数据、预测、团队、融资

  这确实够精简,但我觉得还不够极端。

  首先,根据不同的创业方向,展示给投资者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直接展示和表达这些核心点。然后把这些通用内容留给那些智力投资者,让他们自己去YY,给投资者想象的空间。

  示例:

  1.O2O创业,差异化侧重于市场细分差异化、模式差异化和团队差异化。

  因此,原则上BP应该介绍细分市场和用户(更多的是介绍功能,而不是市场容量)、车型、团队以及一页大概的融资信息。所谓市场空间、产品、预测等。不能被提及或被拿走一页。

  2。创业和差异化专注于产品。

  基本上创业团队对社会互动的理解都可以呈现在产品上,所以产品、团队、融资一定要展示清楚,其他人保持路演的时候也能展现口才。

  很多人可能会说,数据和竞争产品才是核心。我们怎么能不介绍他们呢?

  我觉得创业公司如果有数据,当然可以介绍。如果你认为你的数据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或者证明你的商业逻辑(我相信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竞品分析,我目前看到的竞品分析基本都是别人是叉,我是钩,所以不管你写不写,对投资者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做个竞品清单基本就可以了。投资者的脑袋绝对不是为了炫耀,所以这些“我们比对手强”的论调对投资者来说意义不大,关键还是看实力。

  当然,不同的创业方向,BP的核心是不一样的。如何把握重点,写出简单、精炼、愉悦的BP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02号BP如何快速回复?

  任何优秀的产品都需要良好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运营手段,BP也是如此。

  如果你写了一个好的BP,你也应该知道如何高效地传递它。

  几个极端点:

  1。减少不熟悉的交付

  不熟悉交割交易的低概率令人发指,因为投资者尤其是早期投资者对创始团队的要求更高,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能够相对快速理解的创业团队,换句话说,投资者能够交叉理解的团队更容易进行交易。

  2.3F原则

  优先寻找周边的投资人脉,越熟悉越好。它不仅能给你很多中肯的意见,还能作为你的代言人。

  3。正确理解FA

  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也是认识投资者的有效途径。一个好的足总会给你足够的背书。当然,充电是早期创业的痛点。毕竟天使投资拿不到多少现金,而赠送股权也是长期的高成本。

  4。社交软件交付

  可以连续买一个月的双色球。如果连一个小奖都没中,可以试试。

  前两个问题,不管你的BP写得有多好,选角有多熟练,其实都在增加现场路演的机会。真正的交易取决于团队和项目。

  酒香不怕巷子深,投资者是嗜血的鲨鱼,除非你一点都不好吃,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放过血腥味的美味。

  NO.03投资者如何选择?(仅限泛互联网投资)

  这是许多初创公司和投资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创业公司希望找到最合适的投资人,投资人。

  希望忽悠项目认为自己是最适合的。所以综合来看不会有标准答案。

  作为投资人的一员,我决定给一些冒险的意见。

  1。优先级

  一线投资机构(不作内外资区分)>二线投资机构>传统投资机构/战略投资>传统企业投资>个人投资(除大佬)>股权众筹

  2。优先级是怎么评估的?

  一线投资机构:有背书能力的人民币或美元基金(如果不知道,去科技媒体上去看看投资公司排名即可)。特点是对项目要求高,速度慢(有部分机构现在也转型的比较快),投后C端服务弱(因为投得项目多大佬们不大能关心到项目,最多是投资经理跟),投后B端服务强(投资机构的投后服务相对健全,包括招聘、PR等可能会由机构提供一些帮助),背书强。

  二线投资机构:新锐投资机构(本土机构居多)。特点:项目要求较高(不同机构有不同喜好),速度快,投后C端服务强,投后B端服务弱,背书能力中(可以押宝投资机构未来变得很牛逼).

  传统机构:原PE转型或者投资传统行业机构转型。特点:项目要求中(看项目维度可能与之前的也不一样),速度慢,投后专业化的服务强(法务、财务等),背书能力不详(很多机构在二级市场有很强号召力).

  战略投资:中大型互联网公司。特点:业务排他、股权排他、各种排他,速度慢,投后服务巨强无比(资源导入),背书能力双刃剑。

  传统企业投资:传统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项目要求不详(你永远搞不清楚他们的想法),速度不详(时而挥金如土,时而胆小如鼠),投后服务弱(只有一样:收购你),背书能力收购你。

  个人投资:除大佬外,我猜是亲戚?要么朋友?要么煤老板?要么房地产老板?要么偷税高手?自己看看靠不靠谱!

  股权众筹:骗老百姓的钱我建议是去二级市场,你自己上不了市还想提前骗老百姓的钱,这样的项目,差评!

  关于投资人的选择另外要嘱咐各位创业者的一点是:天使阶段看速度,A轮阶段看背书,B轮阶段看资源,C轮阶段看资本市场能力,D轮看资金实力,E轮看资金实力,F轮看资金实力……上市前那一轮看忽悠能力。

  NO.04 融资节奏怎么把控?

  这是很多创业公司会问到的问题,也是特别希望投资人可以帮忙解答的问题。

  我在这里尝试做一些回答:

  1。一次到位对创业公司来说不合理

  很多创业者在做融资计划的时候是预估18个月的钱,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不能做一次买卖,来一个客户就狠宰一刀。一般融资节奏遵循小步快跑的原则,一来可以加快融资决策,二来可以让估值合理上升,不至于在早期估值低得时候失去太多股权。

  2。小步快跑才是良性循环

  一般资金计划在6-9个月,资金计划与业务计划、产品计划、运营计划等相关项目计划绑定,明确Pre-A轮的业务指标,保证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计划开展Pre-A融资。

  3。现金流的重要性

  在考虑融资计划的时候,作为创业者的你一定要考虑一种情况就是拿不到钱怎么办。

  这时候需要看看你的现金流,在planB执行之前,是否可以在现有商业逻辑下实现盈利模式,产生的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公司继续稳定前进。

  毕竟活着很重要,机会只留给活着的人。

  4。项目和投资人匹配

  当你把项目发展的节奏想清楚了,然后匹配上融资计划,往前提两个月开始准备融资资料和见投资人。

  要给投资人留下充足做判断的时间,因为时间充足也会给你足够的甲方心态,不至于不拿钱就要死,跪舔投资人。

  创业者应该清楚投资人还是喜欢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是雷锋做的事情。

  5。要有合理的融资规划

  找一个好的天使或者FA都可以省下不少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

  NO.05 融资技巧

  这是很多熟悉的朋友会问我的问题,其实这一点应该让FA来解答最好,毕竟他们整天都在关注成交率。我这里就少说一些,FA伙伴能来补充的话当然最好了。

  1。买涨不买跌

  这是一个底层的投资心态。所有公司都会有一个公允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和低于公允价值都是不理想状态。只有市场最终给予的公允价值才是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但是假设创业公司报了一个天价,没人投再降,然后没人投的时候再降这样不符合投资心态。

  不考虑项目优劣的话,投资人也更乐意去买涨,毕竟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价格下行投资人会有所担心在不对称的信息中是否有影响自己决策判断的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