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是山泽之中的异气所生,为害人之物;魅,是百物之精,老百姓传啊传,魅就变成了外貌讨人喜欢的鬼;魍魉就是“山精”,是“木石之怪”。魑魅魍魉特征不一样,所以它们害人的途径也是不一样。
魑魅魍魉这四个字鬼头鬼脑的都好难写,很多朋友只知道这不是个好词,可是八成搞不清楚这魑魅魍魉到底是个什么鬼!因为书里面还是影视作品里面描述都只是一笔带过,很含糊,从无多做颜色,爱好人文历史的我们今天就不妨来一起讲讲他们的故事。
魑魅魍魉的来源
魑魅魍魉这个词,其实很古老的,在极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比如《左文公十八年》中有记载说: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魑,是什么呢?据《左文公十八年》中杜预备注,魑是山泽之中的异气所生,为害人之物,但没有说清楚这具体是个啥东西。
可能是沼泽森林深处太潮湿瘴气比较重,人要是呆久了会生病,古人不懂啊,以为是有邪祟害人,后来民间加以改造,魑也就成了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那么“魅”又是什么呢?《周礼》记载,魅,是百物之精,古人觉得什么东西久了,吸收日月精华都会成精不一定是狐狸黄鼠狼等动物了。
魅,连着魑魅魍魉你可能不认识,单单写出来大伙肯定晓得,就是魅力的魅力,所以老百姓传啊传,魅就变成了外貌讨人喜欢的鬼。《聊斋》里面的画皮狐仙啊,《西游记》里面的琵琶精,老鼠精都是此类。
那魍魉呢,《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罔两。最早的说法,魍魉就是“山精”,是“木石之怪”。
你看,魑魅魍魉特征不一样,所以它们害人的途径也是不一样。想象力丰富的古人就觉得,魑的习性应该像山林里的猫科动物一样,会将猎物挖坑藏起来,而魅则是经常化身为漂亮的女子,诱骗俊秀的男子上钩。
魍魉经常联系在一起说,因为他们经常活跃在山川之间,特征很相似,就攒一块了。
关于魑魅魍魉的形态,古代典籍说的也很少,大体上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
魑魅魍魉何时第一次合体使用?
请注意,这些典籍里面魑、魅和魍魉都是分开来介绍的,而现在“魑魅魍魉”这四个字是不能分开用的,他们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合体了呢?说起来,还得讲一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
在《左传·宣公三年》这本书里说,从前夏朝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州九鼎并且把这些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其中就有魑魅魍魉。
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这应该是史书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把魑、魅、魍魉写在一起了,原话就是“魑魅魍两,莫能逢之。
楚庄王问鼎中,也有魑魅魍魉
春秋时代,当时周天子周定王别看是天下之主,事实上他的权力几乎丧失殆尽。他的地盘只有国都洛阳附近那么一点地方,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能力。各诸侯国国君,不但不按期赴朝面君纳贡,有的还想推翻周朝,夺取天下。
话说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郊区时,为了炫耀武力,他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
周定王惶恐不已,急忙派大臣王孙满,带上许多礼物,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根本没把周定王派来的使臣看在眼里,对他非常傲慢无礼。楚庄王耀武扬威地向王孙满问道:“你们周朝王宫里珍藏的'鼎'是个什么样子?大小轻重怎么样?”
当时的“鼎”据说就是夏朝传下来的分封九州的九鼎,一直以来也是周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就暗示着他有夺取周王朝政权的野心。
王孙满对楚庄王的野心非常不满,他机智含蓄地回答说:“鼎上铸有妖魔鬼怪等图像,这是为了使老百姓都了解妖魔鬼怪的凶恶形象,即使到了山林水泽这种地方,碰见‘魑魅魍魉’也能识别躲避。”
王孙满继续说道:“要得到王位,不在于有没有鼎,而在于有没有很高的威望。现在周天子地盘虽说不大,但是他的德望还在,周朝的江山还不会丢掉。”楚庄王听了王孙满的一番议论,觉得自己实力还不够雄厚,威望还不足以服人,于是带兵离开了洛阳。
魑魅魍魉是怪物鼻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经典里面的描述,魑魅魍魉还是我国神话体系中,最早诞生的一批原始怪物,是所有我们所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里面那些个妖魔鬼怪的原型。
传说在华夏文明的远古时代,也就是相传在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炎帝和黄帝两位大神为争夺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大战,传说蚩尤姓姜,炎帝之裔也!
炎帝的子孙蚩尤战败被黄帝俘虏之后,黄帝仁慈并没有杀他,而是让蚩尤做了自己的随从,蚩尤暗地忍辱负重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报一箭之仇。
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后人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私下去发动他的心腹死党,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蚩尤率领这只杂牌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
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来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无动于衷,一心想要报仇,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决战。
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不堪一击的魑魅魍魉。
也许是这个遥远的故事太传神了,魑魅魍魉的战斗力感觉弱爆了,所以不管在上古时期还是《西游记》中,经常看到有关这样的小妖。现代的小说影视作品里俩面,都是指一些不入流的小妖怪。被主角手撕的炮灰。
魑魅魍魉一词含义的演变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魑魅魍魉的意思,是指各式各样的坏人,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和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类似的泛指词意,加之它们的名字里有太多的鬼了,所以就被用来作为鬼的代名词。
讲到这,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魑魅魍魉的故事,不知道您听过没?话说在晚清1900年,这一年八国联军是攻占了北京,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洋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上联“骑”字拆开为“奇”和“马”字,“张”拆“长”和“弓”,“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上联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的老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八国联军贸然侵犯中国的边境。
这一妙对可谓有力打击了八国联军大举侵华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 虽然故事很精彩,但是这个故事明显是老百姓编的,借以抒发一下淤积在自己心中的民族义愤。
金庸与“魑魅魍魉”
但是,各位,你要是读过金庸先生的的《射雕英雄传》的话,在第三十回里面 一灯大师 朱子柳和黄蓉比文采时出的对联跟这个故事里面的就是一模一样的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其实据考证,这个对联历史很久,最开始只有单单的琴瑟琵琶 和魑魅魍魉,在射雕一书中,朱子柳和黄蓉对了这个对子,但有所变化,互相讽刺,是为,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跟民间流传的差不多。
但是,这个梗并不是金庸先生百度搜了民间故事的,这个魑魅魍魉的对子真跟他有渊源。据说在正史上,这个对子其实是纪晓岚对的,金庸的先祖查慎行,金庸是笔名,他原来姓渣,叫查良镛。
查慎行与纪晓岚同为当时大文人,又同朝为官,都是当时的大学士,所以对这个对联有记载,见于慎行诗集之第八章所以才有金老先生引用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