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开国文臣宋濂是著名诗人)

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相信你不自觉地会继续背下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送东阳马生序》开头,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

寒门出身、少年神童、开国文臣、授课太子、客死他乡……这些关键词加注于宋濂身上,为他不平凡的一生渲染太多传奇色彩。

学的超高天赋,官途中的清正廉洁,为人处世的坚韧刚正也促使他的形象进一步地被世人深化美化。

确实,在文章学术上,他勤恳自勉,所作造诣和贡献无可厚非,是与高启、刘基并肩的“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可仕途上,他看透官场黑暗和龌龊,实则无心于功名利禄。

早年的宋濂醉心于文章,一心想做个纯粹的诗人、文学家,保持着与官场的距离。

元朝末年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了,元朝统治者想借他来收买天下士人,欲招他入朝。

宋濂早已明白不得人心的元朝不会长远,加之对腐败政治的失望,以年老为由辞谢了征招。

改变他想法的契机,是朱元璋的出现。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农民出生,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完全是一手“打”下来的江山。他推翻了压榨百姓、腐败不堪的元朝,建立明朝。

可能是出于同样贫苦出身的惺惺相惜,也可能是对朱元璋这位明主的信任,更可能是年老而内心依然蠢蠢欲动的那颗“匡扶天下”的心,宋濂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

那时的宋濂忘记了自己对官场的警惕之心,他以为朱元璋会开创不同于元朝的盛世,会有和他一样的治国理想。

可惜,他错了。

陪伴朱元璋的那十九年,宋濂的确深受朱元璋信任。他充当朱元璋的高级幕僚、顾问,还负责起草文书,甚至是太子的经学老师。

朱元璋还经常请教宋濂治国之道,宋濂也知无不言。朱元璋还任命宋濂的子孙,让宋濂的后人也能入朝为官,可见朱元璋对宋濂是恩宠有加。

在这样的浩荡皇恩中,宋濂忘却了伴君如伴虎,渐渐被朱元璋对他的宠信麻痹,甚至开始干涉朱元璋的决定。

政治上,宋濂有着作为学者高风亮节的使命感,又深受佛学影响,他认同儒家的仁厚伦理,主张以宽仁治国。

而朱元璋是个杀嗜成性的暴君、军事家、统帅,他认为只有推行强权政治、严厉刑法才能稳定天下,让朱氏明王朝绵延百年。

宋濂和朱元璋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

到了退休年纪,宋濂本该告老还乡,朱元璋喜闻乐见。

可宋濂却没有真正地退出政治决策,他推行坚信的“仁政”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太子,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涉朱元璋的决定,朱元璋再也忍不了了。

此刻朱元璋对宋濂的厌恶到达了极点,碍于身份和天下士人对宋濂的遵从隐而不发。

终于,在“胡惟庸谋反案”中,宋濂的孙子宋慎牵扯其中,皇帝寻求的时机到来了。

胡惟庸倒台,朱慎被下令处死。宋濂的次子宋璲被株连,宋濂虽然早已退休,也未能幸免,朱元璋将宋濂抓捕,准备处死他。幸得太子求情,宋濂才逃过一死,最终被流放四川茂州。

不幸的是,宋濂在流放途中病倒,就此离开人世,客死他乡。一代大儒就此作古,引无数后人哀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