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之死真相大白(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刘伯温是病死的,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胡惟庸带去御医进行诊治,此后病情非但没有减缓,反而很快辞世了,胡惟庸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淮西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与刘伯温始终不和,虽然朱元璋对刘伯温有所猜忌,但那时刘伯温已是风烛残年的病老头了,又告老还乡了,朱元璋何必担这个罪责呢。

关于刘伯温之死,现在通行的说法是说:刘伯温在南京生病,胡惟庸携医馆前往为其医治,名为医治,实为下毒谋害刘伯温。果然,刘伯温回乡后一个月便毒性发作而亡。

这种说法始见于“胡惟庸案”发生前御史中丞涂节弹劾胡惟庸的奏折中。而在之后的刘伯温之子刘仲璟所撰写的《遇恩录》中,也有提及此事。

正因如此,后人不加审辨,就辗转沿用,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胡惟庸毒害刘伯温”的定论。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看一下胡惟庸究竟有没有杀害刘伯温的动机。

刘伯温曾向朱元璋表示不赞同重用胡惟庸,还说:“胡惟庸就像一匹牛犊,一经重用,就会折辕破犁,闯出大祸。”

这虽然是实事求是,但对于喜爱权力的胡惟庸来说,无疑是“恶语”,因此他很可能就会对刘伯温心怀怨气,故而加害于他。

这种说法也能勉强说得通,但并不正确!

事实上,无论是涂节,还是刘伯温之子刘仲璟,其幕后的主使都是朱元璋!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涂节的弹劾内容,早已被当时于胡惟庸同位,但又不是淮西籍的汪广洋给予否认。

为此,汪广洋被朱元璋“赐敕诛之”,而涂节的下场也不好,被列为“胡党”被杀害。

其次,刘仲璟作为刘伯温的儿子,从他口中说出胡惟庸毒死其父,更具说服力。

而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胡惟庸案”罗织罪名,同时也摆脱朱元璋的干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刘伯温不是胡惟庸毒死的,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笔者认为,刘伯温死于“忧郁”。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但真正能获得高位的人,基本都是“淮西籍”将领或士人,以至于他们都有一个名称,叫做——淮西勋贵!

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淮西勋贵们本身的功绩之外,还有朱元璋很深的乡里观念。

除了大封淮西勋贵之外,朱元璋还想将中都建在自己的家乡临濠府,并专门委派李善长负责营建,实有迁都之意。

但是,刘伯温对此却持反对意见,他说:临濠地处淮河南岸,地域封闭,资源贫乏,水旱频发,“非天子居也”,不是建都的好地方。

刘伯温从实际出发,提出此等谏言,说实话是非常正确的,但由于朱元璋乡里观念很深,朝中淮西勋贵的势力又非常大,因此刘伯温便遭到了很大的排斥。

洪武六年九月,朱元璋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次年八月,又迁府治于凤凰山之阳,并赐名凤阳府。

从此之后,刘伯温的生活处境便日益窘迫,只好告老还乡。然而,回乡隐居的刘伯温并未就此过上安闲的生活,相反,朝中的某些人对他仍不放心,誓要将其置于死地。

尔后,胡惟庸又以“使吏讦基”,诬告他与民争地,地名“谈洋”,有“王气”。

随后,刘伯温被朝廷免去了俸禄,生活窘迫,于是便进京谢罪,从此之后积郁成疾。洪武八年三月,刘基获准回乡养病,一个月后便去世了。

所以事实上,刘伯温之死,并不死于胡惟庸之手,而是积郁成疾所致。而导致他积郁成疾的,是朱元璋和那些淮西勋贵。

当然了,以上说法只不过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而已。想要弄清楚刘伯温究竟是被胡惟庸毒害的,还是在朱元璋和淮西勋贵的压力下积郁成疾去世的,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相关的史料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