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前边说“知音”后边故用“弹”搭配响应。“弹”与“谈”谐音。借“弹”说“谈”, 借“弹琴”说“谈心”。意谓不是彼此了解的知心朋友,难以倾吐知心的话语。
按:这条谚语是由“知音”的故事概括而来。相传春秋时著名音乐家俞伯牙,一次在汉阳江口取出瑶琴弹奏,一青年樵夫赞赏他的琴音。俞伯牙问:“你听得懂吗?”
樵夫说:“你弹的是《孔子叹颜回》。”俞伯牙很惊异,和樵夫理论。樵夫都对答如流。
俞伯牙说:“有一回,孔子正在室内弹琴,他的学生颜回从外面进来,忽听琴音中有凶杀之意,不免一惊。
问明之后,才知道刚才有一只猫,想捕捉一只老鼠,孔子见了,不由得在感情上受到一点影响,在琴音中不觉表现出来了。”像颜回这样,真可算是知音了。
“现在我来弹琴,你听听我在想什么?”俞伯牙远望高山,琴音中显出山的高大之状。樵夫说:“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对着江水,琴音中再现了水的奔流之势。
樵夫说道:“汤汤乎志在流水!”俞伯牙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两人当晚谈了一夜,约定第二年俞一定到钟家专访。谁知第二年俞伯牙如期专访时,钟子期却已去世。俞伯牙万分悲痛,
在钟子期墓前,弹了最后一曲,便把瑶琴在石上摔得粉碎;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后,便不再弹琴了。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海茫茫,朋友遍天下,但是知音有几人?人生为朋结友,是司空见惯的事。
从刚会走路的幼童到白发老人都知道交友,在芸芸众生中,有事业朋友,有酒肉朋友,有政治朋友,有爱好朋友,但要找到知音,找到一个真心朋友,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一旦找到知音,就不愿失去,失去一个知音的痛苦就像俞伯牙一样,“摔琴发暂,终生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