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摊丁入亩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完成了人头税并入财产税的过程,彻底废除了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
在网上经常有人将《大明1566》,《雍正王朝》等古装剧奉为神剧,里面的权谋之术,不乏有人对其进行讲解,而《雍正王朝》里一个叫作李卫的角色,不仅在电视剧里非常的出彩,在历史中一样的出彩,在电视剧里,他帮助雍正皇帝推行的一个“摊丁入亩”的政策,可谓是剧中非常精彩的一段,那么摊丁入亩到底是啥?为啥会出现这个政策呢?
清承明制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彰显自己政权的正统性,一如汉承秦制一般,也承袭了许多的明朝制度,其中就包括一些赋税制度,明朝的丁银,里甲,均瑶等四差银是地方官员征收的赋税,清朝入关之后继承了这些赋税的征收,但是,明朝是地方自己留用,清朝时是收归中央统一调配。
明朝在末年的时候,崇祯征战四方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没钱,而那些作为地主阶级的官绅们,在皇帝让捐款的时候,都不想把自己的钱给国家,所以崇祯算是一个憋屈的皇帝,他哥哥天启之所以能维持住军费,就是因为用了魏忠贤,来搜刮这些官绅的钱。
古代的封建王朝,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明末的时候,为什么李自成他们会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就是因为土地都被那些官绅收走了,而自己还得交丁银(人丁税)等税赋,年复一年,收成不好的情况下,为了活命,农民选择将地卖给地主,没有了粮食和地,就会选择流窜成盗匪或者造反。
摊丁入亩
清朝入关之后 ,为了解决税赋和军饷的问题,就把丁银和田赋等等统统收归中央调配,为了稳定丁税这一税种,一开始是三年一编,后来改成了五年一编,地方编好后统一上报中央,一开始查的严,后来有些人就找到了漏洞,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古代的官绅阶层拥有特权,不缴纳丁银和田赋,还隐瞒漏报,但是地方人口数还在 ,为填补税赋的漏洞,钱赋的缴纳就纷纷落到了那些贫苦农民手上。
以至于清初的山西布政使上奏折给皇帝说“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者地无立锥,反多徭役”,可见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土地兼并的弊端必为地主官僚所拥抱。
康熙皇帝晚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统一的征收标准,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而雍正的“摊丁入亩”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行的,雍正皇帝的十三年皇帝生涯,运用手下的能臣,和那些文官地主集团斗了一辈子,因此也是被黑最惨的皇帝之一。
雍正皇帝在即位之初,就派人实施清查,将各地的田亩数量核对清楚,及时地废除了味同鸡肋的“人丁税”,放松了户籍的管理,人口流动开始增多,而那些田土多的官绅地主,则开始承担本应国家享受的税赋,这一改革收走了地主们很大的蛋糕,却将无数的贫苦百姓解救了出来,让他们可以更加快速的流动,推进商业的繁荣。
正如《雍正王朝》电视剧里情节一样,李卫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当地士绅的统一抵触,古人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样的一个政策,对他们来说非常不友好,才会强烈的抵抗,但是当李卫派人将政策讲给了百姓,大家知道了对自己有利,这就是团结了大多数人,因此也能推行下去。
后来的乾隆皇帝,为什么活得那么滋润,钱没少赚,地方没少逛,还没人骂,就是因为他废除了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但是保留了摊丁入亩的政策,既保住了税赋,也笼络了那帮文人官僚。
结语
摊丁入亩作为清朝著名的税赋改革,不仅一举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趋势,也将人口从户籍里解放出来,清朝的人口,经过摊丁入亩的改革后,也大幅度增长,如果崇祯皇帝的手段稍微硬气一点,不会受制于那帮文人,自己也不会吊死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