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的针灸铜人|中医针灸铜人

电脑版的针灸铜人|中医针灸铜人

1. 中医针灸铜人

铸造铜人标明人体穴位,中医针炙发挥功效,使中医大放异彩。

2. 中国针灸铜人

1:东周曾侯乙编钟

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 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

2:秦铜甬钟

长甬,甬中空。甬中部有弦纹一道。旋作半环形,钲间饰蟠螭纹,内壁光素,制作规范。

3:春秋青铜编钟

此展品为春秋时期的金属器,包括钮钟20件和镈钟4件。现收藏于郑州博物馆。

4:曾侯乙建鼓底座

曾侯乙建鼓底座属于世博八件国宝之一,曾侯乙建鼓底座、针灸铜人将在中国馆展出。

5:战国青铜曾侯乙甬钟

战国青铜曾侯乙甬钟,通高38厘米,重5.5公斤。甬首为蝉纹旋、千重环纹,遂为变形鸟纹图案,篆间饰两头兽纹,钲部双面铸乳钉36枚。

6:商青铜舞铙

此展品为商代的金属器,为商代晚期“方国”青铜乐器。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7:宋“大晟”编钟

此展品为宋代文物。长18.5厘米,宽14.6厘米,高28.5厘米。1986年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出土。钟整体呈合瓦形,甬部为双夔交接旋钮,钟两侧有乳钉36枚,钲部、舞部和篆部饰蟠虺纹,正面中部用阴线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正中钲部刻“中吕中声”。

3. 中医针灸铜人模具哪里精确

安国著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

1、安国药王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市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药市的兴盛,起源于药王庙。凡参加药市的人,总要去瞻仰、拜谒药王庙。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安国市城南(原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中祭祀的药王邳彤,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作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安国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

2、安国兴国寺

兴国寺,曾用名太中山三教庵,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南三公里处的东长仕村正中。该寺始建於西汉宣帝年间,初名“玉皇庙”。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作战时,为王莽军所迫,刘秀和“安国药王”邳彤曾此庙避难,祈祷神灵护佑,后“光武中兴”刘秀登基,扩建此庙,一时遐迩闻名,香火极盛。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的弟子净业法师曾在此广弘净土教义,并增建佛殿,遂更名为“兴国寺”。随后因后唐李存续的三皇姑在此剃度出家,故将兴国寺迁至西长仕,把此寺更名为“太中山三教庵”。宋代有咸润、宗显法师,在此以释为本,儒道兼弘,形成“三教一体”之说。时至清初,岁月悠悠,世事沦桑,此寺久已倾圮,慈莲尼师发大誓愿,冬不拥炉,夏不操扇,摄万人心,聚十方财,大规模重建此寺。大佛殿、太虚阁、达摩殿、地藏殿、钟鼓楼等相继竣工。康熙六十年,清慧尼师新建山门殿一座,俗称南天门。乾隆年间,庙宇失修,佛像失色,照镜尼师不惮奔波之劳,历尽十二寒暑,募化三十余县。

3、伍仁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仁桥位于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桥村南。伍仁桥原名万寿桥(又名贵妃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为明神宗万历皇帝贵妃郑氏所建。伍仁桥村,明代称伍仁店,是城南集镇水陆码头。每年春秋两季,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有“祁南雄镇”之称。伍仁桥全长65米,宽6.7米,南北横跨磁河,全部为石质结构。伍仁此桥是座五孔联拱石桥,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联接,严密结实。桥基为山炭、柏木桩、石板筑成。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云朵花纹栏板。桥南口有大型石狮各一,通高1.8米;北口两侧雕石像各一,长1.4米,高0.85米,底座0.6米。石狮子是该桥的重要雕刻艺术品,远近驰名。曾有“伍仁桥的狮子数不清”的古老传说。据传,清朝末年,伍仁桥镇两座当铺的账房先生们,奉东家之命,手拿算盘,带领伙计,多次到桥上清点狮子数目,结果数字各异。难数之处,在于母狮子身上雕有数目不同,神态百出的小狮子。

4、安国东方药城

安国药业历史已逾千年,素有“药都”之称。安国东方药城,位于安国市区东北部,是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第2名,为安国市政府拥有和经营。它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于1994年建成,总投资8亿元(港币7.44亿元),其规模是全国之最。整个药城由“井”字形四条大街构成,内分为九个区,一百多条街巷道路纵横交接。内有商楼一千一百多座,中药材经营企业一千三百多家,其中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内蒙、西藏等全国各地的医药经销企业八十多家。中心交易大厅是东方药城集中交易场所之一,占地15亩,经营面积12000多平方米,有固定商位4000多个,分为杂药区、饮片企业展销区、精细药材区,设施和交易环境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堪称一流。安国市东方药城交通十分便利发达,西邻保衡公路,南靠定河公路,北有朔黄铁路,距石家庄国际机场只有60公里,近靠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

5、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

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自2007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安国药业重要的文化品牌和药业宣传的重要窗口,以及国内外人士了解交流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纵览中医药发展历史,品味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专题性博物馆,安国市中药文化博物馆在发挥专业收藏、保护、教学和信息传播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该馆总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近千万元,是以中医药文化展览、收藏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专业性博物馆。馆内有500余件实物,300余张照片,上千种药材标本及大量文物资料、复古雕塑。展馆分为中医药简史、安国市药业发展史、解放后的安国市药业、药文化与生活、药材标本、现代中药企业六个展区。展区内从神农氏尝百草到《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专著,十几本古代医药书籍、书影展示着中医药学的起源与形成;历代名医雕塑、画像、教学模具针灸铜人、研钵、药箱、串铃、各种药匙等,营造出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6、佳禾苗木花卉场

佳禾苗木花卉场本场始建于1980年,在省、市政府林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办的一家专业苗圃场。为本地苗木发展起到了龙头的作用,本圃占地300亩,与农户联营苗木面积已达2万余亩。繁育了大量的优质苗木,为绿化奥运、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场位于石家庄、保定中间,交通方便,优良的土质为繁育植苗木提供了优越条件,多年来我场各种苗木畅销全国各地,包质包量,价格合理。交通:石家庄、定州市、保定均有通往安国市的长途汽车,到安国市往东4公里门东村下车。北京、天津、沧州通安国市的长途汽车,在安国市城东门东村下车往北即到。

7、关汉卿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汉卿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700平米,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幕,墓前树碑,碑阳为著名书法家-题:“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之墓”。碑墙对联为:绝词妙曲恒歌九天之外,傲骨冰心咏颂四海之中。碑阴:记叙关汉卿生平事迹。四周遍植松柏。关汉卿号乙斋叟(1242—1322年),安国市伍仁桥镇伍人村人,我国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主要创始人,元杂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共创作六十三个剧本,《窦娥冤》是他的杰出的代表,剧情感动天地,至今久演不衰。1958年6月,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4. 中医针灸铜人像

针青铜

针青铜 一种用来制造铜针的青铜。含有5%铅,10%锡和2%锌,余量为铜。熔融法制锭,压力加工成材。

针灸铜人制得与真人一样大,中心是空的。四肢内部用木头制成骨头,躯体内还配备有心、肺等脏器,做工十分精细。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针灸铜人还可用来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手法的程度。

5. 中医针灸铜人模型

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喷发,罗马庞培古城被火山灰埋葬,迄今已经1900多年。复原工作人员利用石膏技术保留了86名遇难者被埋葬前一瞬间的遗体。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管理员斯特法尼亚·朱迪切(Stefania Giudice)说:“我们在用石膏处理这些遗体时会很有感触,这不仅仅是考古学,而是人类考古史上的一幕。” 考古专家们正准备在名为“庞培与欧洲”的展览中展示这些珍贵遗体。这些遇难者的姿势可显示他们的死亡方式,有些人被困在房中,有些人则在试图保护家人。当时维苏威火山喷发18个小时,导致泥浆流以160公里的时速冲入庞培,摧毁城中一切,并将庞培整体埋葬。有报告称,庞培古城有2000人遇难。这座古城一直被废弃,直到1748年被发现,埋在9米多深的火山灰下,其中发现很多保存完整的建筑、文物以及人类遗骸。

6. 中医针灸铜人图

存在,王惟一,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公元987—1067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英宗治平四年)人。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7. 中医针灸铜人 国宝档案

电影名:铜马铁燕传奇 导演:杜伯航袁方 编剧:罗棋赵小波 主演:季天生于荣光陈少霞李致正 上映:1995年 地区:中国大陆 颜色:彩色 类型:剧情片 又名:《少林寺十八铜人》

8. 中医针灸铜人模型厂家

宋朝王惟一活了80岁(987—1067),因病去逝。

原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著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全书共三卷,公元1026年成书。王唯一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历任仁宗和英宗两朝的医官,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获得了针灸方面的精湛技术。

王唯一不仅精通古时候的医学理论,而且还注重实践,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为统一、普及和发展针灸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针灸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针灸术大约起源于人类发现并使用火的石器时代,后经过历代医学家的总结和发展,成为有系统的学说,于是,便形成了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成分针灸学。

隋唐以前的针灸书,到宋代时,不少已经失传了,当时流传的一些针灸图书也多是经过辗转传抄留下的,以至经络腧穴部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甚至有相当的错乱之处。

当时,有许多医家小心翼翼地按着图书去给人治病,不仅没有治好病人的病,反倒使病人受害,这些事例使许多医家迷惑不解,甚至感到格外震惊。

王唯一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曾经把一病人治死了。对此,王唯一为失却医家天职,深感内疚,他不断地反省和琢磨自己致误的根由,终于发现,致误的原因并非自己粗心大意,而是先代流传下来的针灸图书的错乱而导致的。他决心下一番工夫,把先代的针灸图书进行一次统一的整理,把错乱之处校正过来。

王唯一参考了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并且根据晋代皇甫谧所著的中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对照了许多“明堂图”一类的书,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综合细致的分析。

有时为了验证一下经络穴位,王唯一顾不得痛苦乃至危险,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有一次,由于扎错了位,王唯一昏厥了好几天。可好了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用自己的身体和性命来换取知识的准确。经过十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著成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将原来针灸图书中迷信不实的地方去掉,改正了错漏之处,使针灸图书臻于正确完善。

全书共记载穴位名354个,按着所附铜人图谱的解剖位置,十二经络、督脉、任脉等经络走行的径路,依次叙述各孔穴的位置,注明了各穴位的相距尺度。详细地讨论了针灸各穴位的主要作用和针刺的深度。从而校正了经络的走行,明确地固定了孔穴的位置及腧穴的主治作用。

全书一方面继承了古代针灸著作的经络体系,另一方面又便于临床取穴和治疗与研究,可以说是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不仅是当时医学和临床者必读之书,也是后人继承、学习传统针灸学的宝贵资料。

王唯一认识到,针灸医术是千百年来笔传口授流传下来的,颇为珍贵。要普及发展这门医术,单靠图谱书籍是不够的,也不准确,还容易导致失误。

于是,王唯一设计了立体铜人模型,和工匠一起铸造了两座针灸铜人,这种把平面图谱改为立体模型的传授方法,在当时来说,无异是一种创举。

皇帝宋仁宗看了以后,很是赞赏,命令把其中的一座放在太医院里,令太医们学习、研究。王唯一铸造针灸铜人,主要是考虑便于教学和进行医术考试。他把铜人体内的穴道注入水银,外表用黄蜡涂封,将所注的腧穴名称盖住。

考试时老师让学生按穴试针,如果针位准确无误,起针时,穴内的水银便随针而流出,否则,稍有一点偏差,则针扎不进。在11世纪初能用这种既精确又严格的训练和考试方法,是难能可贵的。它表明了中国古代先民卓越的才能、智慧和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

济世救人,是医家的神圣天职,王唯一正是执著地遵循这种天职,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取得卓越医学成就的。所以说,“大道不明,则精恩难展;精思不展,则技艺难专”并非虚言。

王唯一和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一样,为我们今天求索攻坚、骋怀抒抱树立了典范。

推荐阅读